不知道这3种微商陷阱,小心分分钟钱被骗光
摘要:看到这里,想必大家都和亮亮一样有很多疑问,首要的疑问自然是:“消费者在朋友圈里的微商购物,到底受不受法律保护?”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现在当我们打开微信的朋友圈想刷下票圈时,总能发现一个神奇的群体。
聪明的你肯定猜到了,那就是最近红得不要不要的微商,他们的经营范围涵盖
面膜、洗发水、
化妆品、甚至美容整形。微商这种经营模式受到了不少人的追捧,但是也有些心怀不轨的人借微商之名,行诈骗之实。接下来,亮亮想和大家扒扒3种比较典型的微商骗局模式,要是大家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一定要多加小心。
1
号称直销,实则没牌照
套路一:微商模式三代10%。
一代:A推荐B,A有10%
二代:B推荐了C,B有10%,A还有10%
三代:C推荐了D,A、B、C都会获得10%
一家号称自己来自美国的微商在做线下活动时,鼓吹只要通过拉人进入微信群,完成注册并教别人购买产品便可以轻松赚钱。通过这种方式,很多人投入了资金然却并没有拿到产品。
来自北京的周小姐就因为听信了这家微商公司的宣传,投入了16000元购买产品,然而东西还没拿到,钱已经拿不回来了。这家微商号称自己已经拿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直销牌照,然而令人感到震惊的是,在商务部经过批准的全部77家直销企业中并不能查到该公司的名字。
2
微商城:不管买多少都能“报销”
套路二:微商模式“报销”,放长线钓大鱼,先给你甜头之后携款而去。
在某微商开设的商城注册成为会员之后,在商城里买东西,商城会把用户所花的钱再报销回来。这种报销方式主要是这样的:收到货品确认之后,2000元以下的7天会返到你的账户,2000元以上的是15天,5000元以上是一个月。
但是不少用户在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商城给自己报销的周期越来越长,直到2016年的4月20日,很多人发现发现商城的微信公众号及网站突然关闭,很多人的钱款也不翼而飞。
上海的周女士就是众多受害者的一员,在一开始尝到返利的甜头后,她一鼓作气投资了一笔资金,然而在商城关闭后,她也追不回剩下的3万多块,不少购买该商城商品的投资者损失金额从1万多到100多万不等,有人也因此被骗了160多万元。
3
微商购物:货不对板该找谁?
套路三:买到假冒伪劣产品,投诉不成反被拉黑
一些微商用于宣传的产品图片使产品看起来物美价廉,但是客户在收到产品之后却发现东西货不对板,价值才四五十块钱的东西竟然卖到了四五百块。更让人气愤的是,买家尽管多次向这些所谓的“商家”反映情况,商家却迟迟不解决问题,最后干脆拉黑买家。
武汉的张先生平时喜欢收藏古玩,当看到自己的朋友在朋友圈发了手串的图片后便向其购买了几款产品,然而手串的性价比让他大失所望。后来当他希望商家能够退货时,微商的态度显得非常不耐烦,最后甚至将其拉黑。等张先生投诉到工商部门后他才发现,原来这个商家的注册地在尼泊尔,根据政策,工商部门无法做出相应处理,张先生也只能吃哑巴亏。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都和亮亮一样有很多疑问,首要的疑问自然是:“消费者在朋友圈里的微商购物,到底受不受法律保护?”
国家工商总局12315工作指导处处长张道阳:
“交易活动无论在网上网下,都受法律规制,没有法外之地。随着微信的流行,通过微信开展的交易活动越来越多。就这些交易活动本身的性质而言,都属于合法的民事行为,受法律保护。所谓“微商”没有标准的定义,受什么样的法律保护,要视具体情况而定。通过朋友圈购物出现交易纠纷,如果有明确的被投诉的经营者,可以依照《工商部门处理消费者投诉办法》(工商总局令62号)规定,向经营者所在地工商部门、消协组织进行投诉。如果是个人之间的偶然交易产生纠纷,可以按照一般民事纠纷的解决途径维权。现实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一些消费者不能提供经营者的真实信息,找不到经营者导致消费纠纷难以解决。
要针对利用微信渠道在朋友圈开展商业活动的特点,切实落实经营者、渠道提供者和相关监管部门的责任,通过社会共治方式,推动微商经营活动的透明化、规范化,维护诚信市场秩序,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让微商带给广大消费者更多的选择和便利,而不是维权难的尴尬。"
亮亮觉得微商骗局层出不穷,骗子的手段也是五花八门。国家对这方面的规范还是存在空白,漏洞依旧存在,出了事也无法很好地保障我们自己的权益,所以在这里要提醒大家擦亮双眼,切勿贪小便宜,以防上当受骗。毕竟,钱丢了还是小事,但是如果涉及到了违法问题,那真的就是无法回头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