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检结果
抽检结果显示代餐类食品不合格以大肠菌群、霉菌、菌落总数为主,快来回避这些牌子吧!
夏季,不仅是炎热、空调、雪糕的代名词,还有别人的曼妙身姿,这让不少人的减脂事业变得急切起来,难免陷入
焦虑:怎样才可以快速瘦成一道闪电?
抽脂整容治标不治本?吃
减肥药担心有副作用?节食减肥太煎熬又有违健康初衷?
这时,一种号称“不用饿肚子就能瘦”的代餐食品应运而生。
代餐粉、代餐粥、代餐棒、代餐奶昔等,冠以“代餐”二字仿佛便自带“健康瘦身”的光环,频频引来爱美人士“慷慨解囊”。
2018年6月,《消费者报道》整理全国和省级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2014年初至今近4年代餐类食品的质量抽检情况。
抽检结果显示,代餐类食品不合格以大肠菌群、霉菌、菌落总数为主。
代餐食品可能存在“细菌污染”
《消费者报道》分析了近4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和省级食药监关于代餐食品的抽检结果,发现代餐食品进军减肥食品圈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共检出44批次不合格代餐食品,当中以微生物污染最为严重,包括大肠菌群超标、霉菌超标、菌落总数超标三个方面,占比92.0%。
市面上的代餐食品主要以冲调状为主,例如红豆薏米粉主要是由经烘焙过的红豆、薏米冷却后直接碾磨成粉末,如果生产期间未达到基本的卫生要求,成品就极易受到污染。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发现的不合格代餐类食品中以冲调型粉状为主,例如红豆薏米粉、膳食纤维代餐粉等,占比75.0%;其次是代餐粥、代餐麦片等颗粒相对更大的代餐食品,占比25.0%。
在44批次不合格代餐类食品中,以广东(7次)、安徽(5次)、山西(5次)、浙江(5次)生产的居多。
其中,某品牌的红豆薏米混合粉可谓“雨露均沾”,不合格项目共涉及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是集万千细菌于一身的一款,不建议消费者选择。
而某些知名品牌都有上榜,可见,消费者购买时仍需谨慎,不要盲目追求减肥效果,以免损害身体健康。
减重≠减肥,长期节食或对身体有害
顾名思义,代餐食品是指代替一部分或者完全代替日常膳食的食品,据称有“高纤维、低热量、易饱腹”的神奇效果。其实,代餐食品最初仅作为肠内营养液提供给病人使用。
不知道从何时起,代餐食品这阵热风吹到了减肥圈,让不少“管不住嘴”的人跃跃欲试。
市面上常见的代餐食品以粉、粥、饼干等形式为主,例如用五谷杂粮磨成的杂粮粉,又或者是以大麦嫩叶为原料加工而来的粉末冲调品。
在明星代言、微商力荐等造势下,代餐食品的销量可谓红红火火,节节攀高。
代餐食品有的是代替早餐或晚餐,有的则全天食用,共同点基本上是减少正常的进食从而控制热量的摄入。
有的代餐粉宣称“一包代正餐仅一个苹果的热量”,不用节食就能“轻松甩肉”。
实际上,代餐食品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膳食纤维,具有吸水膨胀的作用,且不能被胃肠道消化吸收,并使人产生饱腹感。为了达到更好的饱腹效果,部分厂家会建议消费者在食用时多喝水。
如果长期以进食“低热量”的代餐食品来减轻体重,的确可以实现。然而,这与节食大同小异,同样是通过“消耗>摄入”以达到“热量赤字”。
值得注意的是,按此类方法减重,肌肉将被慢慢消耗,而肌肉含量的降低直接导致人体的基础代谢率降低,在恢复原有饮食之后,脂肪囤积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因此,减重并不等于减肥。
这就牵涉到代餐食品健康与否的问题了。可是,商家一致地认为一包小小的代餐粉完全可以做到营养与减肥兼顾,这是真的吗?
以代餐界的扛把子“红豆薏米粉”来说,仅以红豆、薏米、冰糖三者较为单一的食材打粉而成,主打“远离湿态”,纵使这与“红豆薏米糖水”并无两异,但依然有不少人为之买单。
但如果以此代替正餐仍会引来消费者质疑,其配方用作调味的冰糖易致胖,且营养价值不高的食材被认为是最大的短板。
不过,即使是将多种食材统装在容量为35~40g的代餐粉中,也难以解决“营养素不全”的问题。因平均下来每种食材的质量几乎微乎其微,微量营养素甚至可以忽略。
诚然,就目前来说,没有任何的代餐食品能够完全代替日常饮食。
代餐食品的营养与正餐相差甚远,比如一些具有抗氧化、抗肿瘤的植物化学物质(异硫氰酸盐类、皂甙等),代餐粉中是没有的。
部分代餐食品蛋白质含量很低,并不能满足人体日常所需。最重要的一点是,依靠单一代餐食品去维持热量摄入已经大大降低了进食的幸福感,由于口感不佳,长期服用还可能导致神经性厌食症。
利用代餐食品作为减肥的辅助手段,很可能引起内分泌失调、营养不良等。
此前,更有减肥类产品违法添加“盐酸
西布曲明”和“酚酞”等被国家食药监局通报。
事实上,作为食品属性的代餐产品,它是不具备任何减脂作用的。
如果暗示能减肥已经涉嫌虚假宣传,如果实际具备快速减肥效果的代餐食品更有可能是添加了违禁药物,消费者要理性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