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训练组数和次数法则:
过去(比如说5年前)负重训练是很简单的。“法则”是这样的:
法则1:要发展肌肉,每组做8-12次。
法则2:要提高力量而不是肌肉,每组做1-6次。
法则3:要提高耐力,或减脂,每组做15次以上。
随着我们对力量训练的了解的深入,我们知道训练并非如此简单。现在,我们不会再盲目地接受原来的训练方法,因为我们知道节奏、组数和间歇等因素都会影响训练的刺激。我们还知道了肌纤维类型、适应原则和不同的遗传条件。
我们知道,3×10对于新手是有效的(因为,与坐着不动相比,只要训练,就会有效果),但有一定经验的训练者需要尝试新的组次安排,以便不断进步。
我们在健身房里看到,大多数人都在采用无聊的、古老的3×10,完全忽视了其他组次安排的存在。也许,现在已经到了尝试一些其他的、或许是更有效的训练方法的时候了。
一.8组×3次安排:
大重量低次数显然能够发展力量,但它能够发展肌肉吗?当然!秘诀是,组数要高。
ChadWaterbury的8×3计划非常令人信服。大致是这样的:
1.使用大重量,做8组3次。
2.不要训练至力竭。(最多使用4RM的重量,但只做3次。)
3.间歇要短,约60秒。
4.动作要标准,但不能牺牲速度。下放重物要有控制,举起重物的速度越快越好,但动作要标准。
大重量高组数训练的目标是IIB型肌纤维,它们的生长潜力最大。如果做3组3次,对于肌肉生长的效果不会很好;但做8组3次,那足以令你的肌肉爆炸!
二,改变节奏对比:
安排组次并不困难,但ChristianThibaudea更进一步,建议一组内的每次动作采用不同的节奏。这种方法叫做节奏对比,它对肌肉的刺激很强。
在一组动作中,交替采用慢速动作和快速动作。比如,这样安排一组中的8次正握弯举:
第1次:节奏为604(下落6秒,无停顿,举起重物4秒)
第2次:604
第3次:爆发力动作(举起重物的速度越快越好)
第4次:爆发力动作
第5次:604
第6次:604
第7次:爆发力动作
第8次:爆发力动作
采用这种方法,每个动作可以做三四组。
三.一又二分之一法则:
这种方法是“鳄鱼猎手”IanKing推广开来的。如果采用这种方法练习前蹲,你应该先做一次全蹲,然后起立至半程,再次下蹲,停顿,再完全站起。这样算一次。
那半次动作可以是下半程,也可以是上半程。两种方法都应该尝试一下。例如,如果用这种方法练习弯举,你可以先使重物下落至手臂充分伸展,再举起重物直至前臂与地面平行,然后下落,再弯举至顶点;也可以先做一次全程弯举,再使重物下落至前臂与地面平行,再完成这次上半程弯举。
这种方法能够延长TUT(紧张时间),让训练者尝试不同幅度的动作。有旧伤的训练者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比如说,很多训练者无法完成大重量深蹲。如果他们采用一又二分之一方法,他们就可以使用较轻的重量,仍然使肌纤维充分紧张。
四.动态/静态收缩:
这种方法也是由“野兽”ChristianThibaudeau推广开来的,很简单,但刺激很强。在每一次动作中程暂停,做等长收缩。在一组动作中,随着疲劳的增加,每次动作的暂停时间是不同的。
第1次:暂停10秒
第2次:暂停7秒
第3次:暂停5秒
第4次:暂停3秒
第5次:暂停1秒
第6次:无暂停
Thibaudeau喜欢这种方法,因为静态动作能够比动态动作多募集一些运动单位,最多可达10%。这种方法对于孤立动作尤其有效。做三四组为佳。
五.经典的5×5法则:
5组5次是雷格·帕克最早采用的。5×5有两种做法。
在第一种做法中,5×5是你的目标,但你实际上并不能每组都完成5次,至少第一周不能。比如这样:
第1组:5次×100磅
第2组:4次×100磅
第3组:3次×100磅
第4组:3次×100磅
第5组:2次×100磅
使用大重量,根据需要,每组减少次数,但重量不变。
(实习编辑:陈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