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飞机餐难吃的秘密
“刚下飞机饿了吧?
“还好,随便吃了点飞机餐垫了一下。足够撑到我们到饭店了。”
“……”
这个对话想必也常常发生在你身上吧。“飞机餐难吃”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提到它,总是能轻易地让人食欲全无。
作家ChrisLeadbeater这样描述飞机餐:
你对于餐盒里的东西是什么感到困惑,然后慢慢意识到,就算是有人拿枪指着你的头,你也不能肯定它是摩洛哥咖喱饭还是撒丁岛意大利宽面,但是你知道,还有九个小时才到泰国,如果不想饿着肚子就非吃不可。
至于飞机餐为什么这么难吃,不少人归因于成本压缩。就中国而言,虽然各大航空公司餐食成本不等,但是一般经济舱的标准在30-50元人民币。这个价位确实难玩花样。
但除了便宜,飞机餐难吃还有更重要的原因。
二次加热破坏食物口感
你能想象飞机上有火吗?连手机都不让开。所以大部分的飞机餐是由地面的配餐公司提前准备的。餐食做好之后,会先进行降温保鲜,直到供给乘客食用前再放进烤箱中进行二次加热。
同样都是二次加热,对中餐和西餐来说,对口感影响的差别可大着呢。在西餐中,冷盘是重要的一部分,所以需要进行二次加热只是部分主菜,而且烤箱对于三明治、汉堡等西式餐点的口感影响并不会太大。
但是中餐就不一样了,大部分主食和菜品都需要加热,这就让食物的色香味流失掉了大部分。这对于追求色香味俱全的中餐来说简直是就是致命的破坏。这也就是为什么普遍国内航空的飞机餐比国外的难吃了。
用餐环境限制,原料有限
坐过飞机的人都知道,飞行途中容易出现颠簸,如果气流不稳定,在飞机上来一次坐过山车的感觉也不是没有可能。所以,为了避免乘客卡到喉咙,航空餐食的鸡肉不能带骨头,鱼肉不能带刺,花生、豆子等食品也会被回避。而且为了保证人体在进餐后感到舒适,高蛋白、高脂肪和油炸食物也会被严格控制,必须要辅以较多的素食。
这样筛下来,好吃的食物也所剩无几了。
高空飞行,味觉变差
2010年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研究证明,在高海拔地区,我们对咸味和甜味的感知敏感度降低了大约30%。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地面吃同一款飞机餐,也许会为它们的美味所折服。
高海拔不仅会对味蕾产生影响,还会导致鼻部粘膜肿胀,堵住食物在嘴里散发的气体通过鼻咽部传导到鼻部的嗅觉受体。
此外,飞机在还没起飞前,机舱的湿度已经降到了12%左右,这会让鼻腔内变得干燥,从而降低大脑检测气味信号的效率。而“味道”实际上是味觉和嗅觉的组合,嗅觉的敏感度降低后,也会影响我们对味道的感知。
除了高海拔和干燥的空气,飞机引擎不停作响的轰鸣声也是“罪魁祸首”。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安迪·伍兹和他的同时就噪音是否会影响食物的味道做了实验。48名实验参与者头戴耳机吃甜或者吃咸的休闲食品,耳机或者播放白噪音,或者不播放声音。实验结果表明,食物在安静的时候吃起来会更甜、更咸。
好吧,这种原因真的只能让人耸耸肩┑( ̄Д ̄)┍那么,飞机餐注定在美食界无法立足了吗?这些航空公司可不服。虽然上述客观原因难以克服,但走心的航空公司依旧可以通过定期变换花样,搭配丰富的品类,以及精心挑选食材来弥补飞机餐的先天不足。
环球网整理了一份业界良心款飞机餐,
一起看看他们如何为自己洗白↓
国泰航空公司
特点
引入“米芝莲星级餐厅”的美食,为“飞机餐”平反,公司每两到三年就更换菜单,满足乘客的新鲜感。
台湾中华航空公司
特点
通常提供的餐点有西式与中式料理,根据航点会有季节性菜单,膳食多样,会根据舱等、目的地和飞行时间有不一样的选择。
全日空
特点
在日本飞往中国的航线上,餐食所使用的大米都是日本产的寿白米,面条是日航特别指定的梅子面、青菜面、蟹黄面,甚至连做菜时使用的味精、菜籽油、鳗鱼汁等调味品都是不可替代的。
四月韩亚航空提供黄花菜、油菜等应季蔬菜制作的春季蔬菜拌饭。五月提供芦笋飞机餐,七八月推出夏季保养餐、九月推出野生松茸等飞机餐。此外,他们还开发宫廷美食、具有民间特色的佳肴橡果饭、适合老人进食的豆腐皮肉包等健康饮食菜谱。
新加坡航空
特点
新加坡航空的餐饮多次获得大奖,乘客对于餐饮的选择余地也很多。例如,在北京航线中,乘客可以选择各种国际和亚洲风味食物。在远程航班时,还会提供面包、三明治以及各种开胃小菜,水果等。
以泰式咖喱餐为代表,品种丰富,皇家头等舱的客人可以在22道各具特色的自选菜中选一款,例如清蒸泰式鱼、英式炖牛肉、鸡胸肉拌香菇火腿等。每一道菜都由泰航得奖主厨精心烹饪。
马来西亚航空
特点
提供陈年的奶酪、精美的甜品、还有经典招牌菜肴——沙嗲加香烤肉。这些香辣串烤,伴以香辣花生酱汁,简直让人欲罢不能。各种精美小食也可以打发长途飞行的无聊,例如脆饼、巧克力、饼干或水果,或者可以现场让空乘人员为你做一份新鲜的三明治来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