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减肥频道 > 健康减肥 > 健身常识 > 加强“高强度”有氧训练的意义和方法

加强“高强度”有氧训练的意义和方法

摘要:  进行较高强度的有氧训练时,心肺、肌肉、血管都连续长时间处于大负荷运转的状态,可以直接刺激和提升有氧耐力。当接近乳酸阈时,体内乳酸是一边产生、一边消除的,不断刺激可以提高乳酸阈,也为无氧耐力的提高打下基础。

  有氧训练是中长跑训练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内容,通常以连续、长距离为特征,且大部分有氧训练强度较低。然而,有氧训练的强度并不是越低越好,不同强度的有氧运动也有较大的区别。

  “高强度有氧训练”的意义

  一般认为,有氧训练强度低于最大摄氧率的50%(运动中说话非常轻松的状态),对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刺激不大,训练时往往处于自我适应状态,效果不大(但是在准备活动、放松跑、赛后调整恢复性训练是有意义的)。65%-75%最大摄氧率基本属于中等强度,既有一定的刺激效果,又容易持续反复进行。当强度到达最大摄氧率的80%,很多跑者的乳酸阈就在这附近,差不多是稳定有氧运动的最高强度,也是优秀运动员发展有氧耐力的最佳强度(但低水平跑者往往不能持久)。

  进行较高强度的有氧训练时,心肺、肌肉、血管都连续长时间处于大负荷运转的状态,可以直接刺激和提升有氧耐力。当接近乳酸阈时,体内乳酸是一边产生、一边消除的,不断刺激可以提高乳酸阈,也为无氧耐力的提高打下基础。

  而且,如今各种路跑比赛(10公里、半马、全马)大多属于“高强度有氧运动”的形式,虽然都是有氧供能为主,然而比赛强度明显要高于一般有氧训练的强度。适当进行高强度有氧训练对培养比赛感觉也非常重要。

  高强度有氧训练有哪些形式

  1、乳酸阈跑

  人体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渐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浓度急剧上升的开始起点,称为乳酸阈,也是有氧过度到无氧的运动强度界限。

  如果强度继续增加,无氧代谢的比例就会陡增,体内乳酸堆积速率大于清理速率,乳酸浓度上升,就会使人难以维持当前的配速。

  乳酸阈值是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变化的。在马拉松项目中,优秀运动员的比赛强度非常接近乳酸阈。对于有一定训练基础的普通跑友,我们推荐利用连续30—40分钟较大强度匀速跑的配速为基数进行估算,此方法简便有效、可行性强。

  已经有大量研究和实例表明,乳酸阈强度是发展有氧耐力的最佳强度。对于一些优秀的专业中长跑、马拉松运动员,以乳酸阈进行持续有氧训练是他们提高成绩的最主要手段。

  例如:2001年全运会男子马拉松冠军宫科,在冬训的重点阶段,乳酸阈训练(配速3分10秒一3分30秒/公里)比例占整个训练的70%;

  方法:有一定水平的跑友以接近半马比赛的配速跑10-16公里(当然也有部分业余高手常常跑到20公里以上);入门者可以按稍慢10公里比赛的配速跑6-10公里(如果要保证但次课运动量,可先进行低强度有氧训练,再进行乳酸阈跑)。

  2、比赛配速跑

  比赛配速跑,一般是以10公里、半马或全马的比赛目标配速进行训练。

  方法:准如果你在备战10公里,可以按比赛配速跑6~8公里;如果是半马,可以按比赛配速跑14~16公里,如果是全马,可以按比赛配速跑25~30公里。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用于赛前演练,建议赛前10天左右可进行一次比赛配速跑。在没有比赛的时期也可以作为重点课次训练。如果是赛前训练,建议最大程度模仿实际比赛的形式,包括速度和战术分配,补水次数等等。

  对大多数业余跑友来说,半马和10公里的比赛配速跑可能更接近乳酸阈,有时也可以当成是乳酸阈跑。平常训练中进行比赛配速跑,不仅是对身体综合能力的一个刺激,也能更好地适应比赛配速和节奏,还能发现更多问题,从而更好地备战比赛。

  3、渐速跑(混氧)

  渐速跑即逐渐加速跑,就是要求运动员在训练中,先以低配速起跑,然后逐渐加速。它可以看成一种有氧、无氧混合训练,无论是对专业马拉松运动员,还是业余马拉松运动员跑出好成绩都很有益处。

  方法:比如一堂20公里的训练课,前14-16公里可按中低强度进行(最大摄氧率的70%以下),最后4-6公里可以逐渐加速,最后达到最高强度(无氧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训练形式是冬训期间特别提倡的。因为冬天气温低,运动时的速度表现往往会下降,进行一些纯粹的间歇跑可能训练质量不高,还容易拉伤。但如果进行这种逐渐加速跑,开始的低强度部分有预热的作用,使后续的高强度部分训练状态更好,并减少损伤风险,最后达到有氧和无氧组合、量和强度兼得的效果,也模拟了比赛的真实过程(先大量消耗、再高速冲刺)。

  对许多身体素质较差、不能承受太大强度运动的跑友,这种方法比间歇跑更提倡采用。

  进行“高强度有氧训练”的注意事项

  1、还应以中低强度有氧训练为主,尤其在冬训时期,,要控制好高强度训练的比例。一般业余跑友建议超过乳酸阈配速的训练(包括高强度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占总量的25-30%即可,最多不超过40%。

  2、高强度有氧训练应讲究质量而非数量。在竞技状态不好时最好降低训练强度,先保证负荷量再追求负荷强度。伤病恢复期、赛后恢复期的训练强度都不宜太高。

  加强准备活动。特别像乳酸阈跑、比赛配速跑这样一开始就以较高强度的训练,准备活动一般慢跑2-4公里,身体完全发热、出汗,再进行动态牵拉(灵活性练习),再进行20-30米加速跑3次,基本就可以调动最佳训练状态。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