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腿和卷腹比,举腿对腹肌(包括腹外斜肌,下述“腹肌”均指腹直肌和腹外斜肌)刺激效果可能更好;
直腿卷腹和屈腿卷腹相比,屈腿卷腹一般对腹肌刺激效果更好;
“V”字起没有太好的肌电研究,不好评价。
腹肌训练都属于动态性腹肌训练,区别于平板支撑这类静态腹肌训练。
另外,我们把“中式传统仰卧起坐”,也算作是平板支撑类静态腹肌训练动作。
中式传统仰卧起坐什么样?
用解剖学的方法来描述,就是屈髋但不屈躯干。也就是说,躯干直挺挺的,这么一上一下。腰不弯,或者先屈髋,等“坐”起来了,再弯腰,这都是中国老一辈基层体育教育者创造的中式仰卧起坐。
中式仰卧起坐,更像是平板支撑,腹肌通常是进行静力性收缩。倒不是说这种方式不能练腹肌,也能练,但是因为收缩方式不同,我们今天不讨论。
为什么说“中式仰卧起坐”相当于平板支撑,以腹直肌为例,我们看看腹肌的生理结构就知道了:
腹直肌,连接着胸骨(准确说是肋软骨和剑突)和耻骨,没有跨越髋关节。所以,双侧腹直肌一收缩,只能让脊柱弯曲(躯干前屈,骨盆后倾),能不能抬起腿来?
抬不起来。腹直肌,没有屈髋的作用。双侧腹外斜肌收缩,作用也是一样。
所以,腹肌只有在脊柱弯曲的时候,才发生动态收缩。以前我们做仰卧起坐,腰板挺得直直的,腿一使劲,仰卧起坐起来了,实际上是股直肌、髂肌等肌肉在收缩。腹肌只是做了静态收缩(作用是稳定骨盆(因为屈髋的肌肉是附着在骨盆上的)。
西式传统仰卧起坐,其实就是先卷腹,后“起坐”。也就是先屈躯干,后屈髋。光靠卷腹,人是做坐不起来的。
所以,综上所述:
1、卷腹和举腿相比,有一些肌电研究认为,举腿动作对腹肌的刺激更大(同时这个实验也说明并不存在明显的所谓上腹训练或下腹训练)。?
2、直腿卷腹和屈腿卷腹,一般认为屈腿卷腹更好。可能的原因是屈腿状态下,骨盆后倾更容易,更利于腹肌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