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精选阅读 > 从暴力伤医事件看中国式医患关系

从暴力伤医事件看中国式医患关系

2016-05-09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联盟
摘要:5月5日下午,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刚退休的主任陈仲伟被人尾随回家,砍了30多刀,生命垂危,事件发生后,该院立即成立医疗救治小组和专项工作小组,组织几十位专家全力抢救。但最终因抢救无效,于2016年5月7日12时39分不幸辞世。

   5月5日下午,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刚退休的主任陈仲伟被人尾随回家,砍了30多刀,生命垂危,事件发生后,该院立即成立医疗救治小组和专项工作小组,组织几十位专家全力抢救。但最终因抢救无效,于2016年5月7日12时39分不幸辞世。据多位医生证实,肇事者自称25年前曾被陈仲伟“弄坏了牙”,砍人后即跳楼自杀

 
  从十年前的“天价医药费案”开始,中国医院和医生的形象、医患矛盾的发展可谓进入了一段“黑暗时代”。十年来,不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中国没有缓解,而且医患冲突愈演愈烈;杀医、伤医案件在各地频频发生。
 
  恶性医患冲突频频发生的结果是,中国媒体和公众对这类事件越来越表现出麻木。甚至某网站在就2012年哈医一院实习医生王浩被杀的消息统计读者的反应时,竟然有65%的网友对这一杀医案表示“高兴”。而官方所做的,只是一次次空洞的“谴责”、“呼吁”,却无法拿出根本性的解决方案。医疗界一度有人提出进入医院要不要安检的问题,同时,他们也开始了抱团取暖式的防御或反击。除了采取一些相互声援的行动之外,医护人员戴头盔、练搏击、配警棍、备辣椒水……他们所采取的这些措施与其说是为了自我保护,不如说是以黑色幽默的方式来宣示恐惧和不满。
 
  更有难以觉察的医生群体在态度上的改变。201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仅有10%的患者信任医生。而2014年在另一份对医务人员的调查中,87%的人反对自己的子女学医。作为医疗暴力的受害者,长期积累的对病人普遍的怨气和过度防御心理在医生群体中弥漫。这种状况在近两三年来愈加明显,标志着中国医患双方对彼此的态度进入到一个“双向抵触”的阶段。
 
  在医疗实践的过程中,医生有很多技术上的自我防御手段,这些手段的使用是否会造成病人身心和财产的损失,是值得研究和应对的问题。一名骨科医生说,“我会为一个脚踝扭伤的病人开出X线摄片,即使我断定他的骨头完好无损。在医学上不必要的检查,在法律上却是必要的。”他所采取的方式被称为“防御性医疗”。除了通过过度检查而为自己撇清责任外,医生还可能基于保护自己的考虑,而故意选择难度低风险小的手术方案;以及回避收治某些危重病人,或为了推脱责任而故意转诊等等。
 
  在医患矛盾特别激烈的情况下,中国医生使用防御性医疗的机会可能大大增加。恶劣的行医环境当然是可以理解的缘由,但是作为一个极为复杂和微妙的医学伦理学问题,防御性医疗可能成为医生对病人的一种潜在却普遍的“冷暴力”——构成医疗暴力的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防御性医疗大行其道的前提,是医生和患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一状况造成医患双方对于疾病认知的差异。因而,医院不仅是治病救人的场所,也是不同的疾病认知观念激烈碰撞的地方。这种认知差异为医患冲突的普遍存在埋下伏笔。
 
  作为接受过严格的专业教育的医生一方,他们对疾病的认知建立在现代医学体系下,排除了个人和社会文化因素,并在医患互动中占据绝对主动权。医生对疾病的认知虽然有着手术刀般的冷静和深刻,但也可能被处于病痛之中的患者视为冷漠、麻木。
 
  消除医患双方认知差异的基础是信任与交流。就在一桩杀医案发生之后,一位资深医生感慨说:医生和患者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这是事实,但是危急中的病人不可能边学习医疗知识,边和医生进行“公平交易”。医患关系应该是一种信托关系——信任并且托付。从医生的角度来讲,在诊疗过程中他的利益与患者是一致的——共同的目的就是治好病。
 
  在中国目前医患之间“双向抵触”的情绪之下,“疾病解说”显然缺乏理想的社会文化氛围,因而使之成为一项难以完成的任务。
 
  作为造成医患冲突的重要的潜在因素,对疾病的认知差异是全世界任何地方的医生和患者都会面对的问题;然而另一方面,现行医疗体制的种种弊端则是造成医患冲突的中国所特有的原因。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医疗体制改革以来,中国公立医疗服务体系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导致政府卫生投入下降,医疗机构的运行主要依赖药品加成和服务收入,造成医疗费用上涨和服务可及性降低。一位转投民营医院的神经外科专家说,“政府投入公立医院最多20%,我们的公立医院其实都是‘私立医院’,政府又不肯抬高医疗服务价格,市场有自动的调节机制,患者就什么事都怀疑你拿回扣。”
 
  事实上,“拿回扣”在中国公立医院医生当中的确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以至于医疗界将这种普遍性视为其“正当性”的依据。以公立医院的身份去参与市场化经营——而且这个市场并不是一个开放的市场,这种扭曲的医疗服务体系让医院和医生变成了追逐利润的实体。医生的收入和其医疗行为挂钩,导致普遍的过度开药、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医疗费用大幅上涨。而费用问题是引起患者不满和医患纠纷的根本性问题。“哈医二院天价医药费案”之所以能够轻易被放大,正是因为其戳中了公众“看病贵”的痛处——这种状况迄今并未有所改变。
 
  以逐利为目标的医疗行为严重动摇了病人对医生尊重和信任的基础。医学本身是一门不确定的科学,一旦治疗失败,患者和家属遭受的病痛、对医生累积的不满、承担高额费用的压力可能在一瞬间同时爆发,难免导致激烈的医患冲突。因而,中国医生群体在从现行医疗体制的灰色地带获利的同时,付出的代价就是直接承担这一体制造成的医患冲突的风险。
 
  医生本应合法地获得体面的收入,并且在很高的自尊和他尊的道德水平上从事这一职业。然而在扭曲的医疗体制的绑架和诱惑下,他们往往只能通过不正当的方式“捞钱”,这种状况在破坏了一个极为神圣的职业的自尊以后,直接瓦解了医生群体的精英气质,进而导致社会群体的结构性损失。
 
  医疗界从被群体性“围殴”,到报复性“反弹”的转变,并不意味着“医界必胜的时代到来了”。导致医患冲突的根本原因并无改变,不仅医疗体制像一名一直躺在手术床上的病人一样仍在等待“开刀”,而且社会的理性、诚信和包容精神亦未得以成长。面对各种公共议题,网络上总是充满民粹式的互相攻击,医疗界在参与医患话题时也未能超越这种模式。
 
  医患冲突的根本解决,最终有赖于整个社会环境的改变。走出“无序时代”的结果,应该是回到一个“正常社会”。实现这个看似简单的目标,需要所有社会成员的努力,而精英阶层显然负有更大的责任——医疗界首先需要真正成长为社会的精英。
  中国医师协会:强烈谴责暴力伤医事件
 
  一再出现的暴力伤医事件严重打击了从医者的安全感和从医信心,暴力伤医若仍持续出现,无医可求将不再是耸人听闻。强烈呼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认真落实针对医护人员的安全保卫工作,加强重点保护,防止伤医事件的发生。呼吁卫生行政部门、公安部门、司法部门切实履行职责,保护好医护人员安全。
 
  人民日报:暴力伤医不能成为社会顽疾
 
  医疗安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能仅仅靠医院独立完成,还需要政府执法机构、媒体、民众的合力参与配合。数年前,曾连续发生多起暴徒砍死砍伤小学生、幼儿园孩子的事件。事后,政府机构严厉打击这类犯罪,各学校安保加强,发动全社会来参与监督举报疑似犯罪者,校园安全问题得到好转。这些经验值得借鉴,在医院安全上,也应该形成共治局面。集结群力群策,不断完善安全标准;从政府机构到医院管理者,严格落实安全措施;建立问责机制,明确不作为的责任主体。
 
  全社会的力量动员起来,才能给医生们创造一个安全行医的环境,也才能让更多人享受健康的生活。
 
  每日经济新闻:无论谁错都不能成为施暴理由
 
  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不排除个别医护人员的低素质,影响了整个医护人员团队的形象。但正如中国医师协会5月6日声明的那样,医乃仁求,医者仁心,呵护生命是医护人员的根本使命。保护生命的守护人本不应成为话题,但一再出现的暴力伤医事件严重打击了从医者的安全感和从医信心,暴力伤医若仍持续出现,无医可求将不再是耸人听闻!
 
  无论这件事是谁的错,都不可以成为剥夺他人生命的理由。希望陈医生的逝世带来的不仅仅是恐惧和悲痛,更应让全社会顿悟,尊重医生,保护医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网友:中国式医患关系我们都是受害者
 
  医患矛盾最根本的根源是民众对医疗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供给滞后、不足和低效之间的矛盾。在个人对抗中,医生同样是弱势群体。
 
  陈仲伟医生的悲剧,既带有特殊性——凶手高大健壮、具有刑侦能力,尾随进入保安严密的医院宿舍,仅因25年前的一颗烤瓷牙变黄就杀人自杀;同时具有普遍性——精神病患者或偏执型人格的患者伤害医生、无差别攻击路人的事例已经越来越多,如果不在保障精神病人权益的同时,加强对他们的诊治和监护,陈仲伟医生的悲剧确实有可能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
 
  广东被砍30多刀医生辞世曾提醒同事留意行凶者
 
  5日17时20分许,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陈仲伟在家中被一名男子砍成重伤,身中数十刀,男子随后跳楼身亡。昨天中午,在经过长达43个小时的连续抢救后,陈仲伟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辞世。医院发布通报称,砍人者之前曾找陈仲伟纠缠,自称1991年找其做过口腔手术,现牙齿变色要求赔偿。
 
  医院知情人士称,5日下午,砍人者进入了医院宿舍小区,持刀进入陈仲伟家中行凶。陈仲伟全身被砍30余刀,面部被砍伤,腹部多处长伤口,膝关节被砍烂,足后跟砍断。其妻子也被砍伤,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根据广州市公安局官方微博5日晚发布的通报,行凶嫌疑人为47岁的刘某,他尾随至医生家中持刀伤人后,从被害人家中阳台坠楼。越秀警方正抓紧对嫌疑人的身份和作案动机等做进一步调查。
 
  5月7日晚,广州市民自发来到广州市英雄广场,悼念陈医生
 
  7日中午,广东省人民医院发布通报,被砍伤的口腔科主任医师陈仲伟因抢救无效,于当天12时39分不幸辞世,享年60岁。通报称,陈仲伟5日17时20分许在家遇袭身受重伤,病情危殆;17时45分直接送入手术室,到达时处于严重失血性休克、心跳呼吸停止状态。事发后,医院不惜一切代价组织全院多学科并联合省内外专家,进行了长达43小时的连续救治。伤者入院以来,医院共有10多个专业的100多名医护人员先后投入了抢救。医院对恶性暴力伤医事件表示强烈谴责。
 
  据院方通报,早在4月份,这名砍人者就已在小区门口拦截过陈仲伟,称自己在1991年找陈仲伟做过口腔手术,现牙齿变色要求赔偿,陈仲伟将其引至医院警卫室。据医院医生提供微信聊天记录显示,陈仲伟曾拍下该病人照片,传至口腔科微信群,提醒科室医护人员留意此人、注意安全,并怀疑他精神不正常。
 
  广东省人民医院官网介绍,陈仲伟系该院主任医师、口腔科行政主任。1982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口腔系;1982年之后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科从事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30多年,擅长口腔颌面外科,在该领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熟练的手术技术,对口腔颌面部疑难病例有较高的诊治水平,并担任广东省口腔医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
 
  事发后,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在官方微博表态称,强烈谴责暴力伤医事件,强调对一切暴力伤医事件“零容忍”。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口腔医学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口腔医师分会也呼吁各地警方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切实依法果断处置。6日,广东省卫计委发出《关于严密防范暴力伤医事件的紧急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卫生计生部门和医疗机构与公安部门联合行动,严密防范暴力伤医事件发生。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