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网上药店药房网在北京宣布已于2015年12月加入仁和集团,更名为仁和药房网(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仁和药房网放言将利用仁和药业的资金及品牌支持在3年时间内收购国内3000家门店作为线下连锁体验店,并实现从药品商城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转型的策略改变,而这也意味着仁和药房网未来3至5年的互联网“医+药”大健康平台搭建之路正式启程。
而在一个星期前的2016大健康产业电子商务(西湖)论坛上,包括健客网、七乐康等国内几大知名医药电商的高管们却在一起讨论了医药电商“医+药”模式的诸多尴尬与难处。
目前,国内医药电商在商业模式上的探索主要有两类,一种是“医+药”,另一种是“药+医”。前者是由医到药,想将移动医疗APP的流量转化为药品销售额;后者则是由药到医,从药品的销售转到医疗服务产业的布局。表面上看,两者最终的目的似乎并无二致,都是为了扩大医药电商自身的市场份额,但细究起来还是有较大的差别。“医+药”和“药+医”是不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到底能谁才给医药电商带来发展契机?
“医+药”雷声大雨点小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渗透,移动医疗行业也呈现出热火朝天的景象,越来越多的“后起者”想在这个庞大的市场分一杯羹。不过,市场繁荣景象是靠烧钱培育起来的,移动医疗目前还没有找到可行的盈利模式。在众多模式探索中,一种比较成熟的模式就是“医+药”。
移动医疗通常切入的环节是问诊,但以往单纯问诊模式很难变现,拓展更多服务内容成为增加营收的一大突破口。因此,打造以“医+药”模式为依托的医疗服务平台成为许多移动医疗的选择。不过,用户真的会买账吗?企业短期内真的能靠此盈利吗?这些到目前为止还是个问号。
最新数据显示,国内医药B2C平台的药品零售额占整个药品零售终端的比例仅为2.6%,虽然近两年网购药品的市场逐步扩大,但总体上来讲,医药B2C行业还处于一个用户培养与积累的阶段,网上购药人群有待开发。而“医+药”模式其实就是试图通过提供健康服务的医疗APP来卖药,实现从“医”到“药”的转化。但是这个转化率能有多高?
此次杭州西湖论坛上,360健康CEO陈华说:“转化率比想象中的低很多,能有个位数的转化就不错了”;道拓医药董事长马健说:“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只是一个‘梦想’”;好药师大药房COO张移兵表示:“医转药是非常难的”。许多业内大佬均不看好这一模式,想要将医疗服务平台的流量转化为销售额还是颇有难度的。
“药+医”期待值颇高
相较于“医+药”,业内普遍对于“药+医”有着更高的期待值。
目前,国内非处方药的市场份额有2000亿元,但处方药的市场已达到8000亿元。虽然网售处方药的探讨一直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但是随着去年年底乌镇互联网医院开出首长电子处方及京东试水处方药之后,医药电商们对于网售处方药的开闸还是普遍期待和看好的。如果要做处方药,那么迭代的就是处方,此时便可以吸引众多的医生加入到医药电商的队伍。
医生需要利益的驱动,仅通过轻问诊服务,医生获利微小。但是结合药品以后,变现能力会大大增强,医生的积极性也会增加,自然也愿意向电商平台靠拢。药品并非高频使用,但与医疗结合可以很好地增加用户粘性,医药电商和医疗服务平台才能实现互补与持久发展。
对于先做药还是先做医的这个话题,健客网CEO表示,“为了生存,所以我们先做了药,产生了现金流,带来了利润,使公司活下来了,也获得了政府的青睐。但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做药的终极目的还是做医。”而这也是健客网决心在2016年发力移动医疗的原因。
养阴生津。用于面黄肌瘦,津少口渴,腰膝酸软,食欲不振,头晕眼花,心悸气短,神经衰弱。
健客价: ¥28用于单纯疱疹或带状疱疹感染。
健客价: ¥4.8泻热导滞,润肠通便。用于热结便秘,长期卧床便秘,一时性腹胀便秘,老年习惯性便秘。
健客价: ¥8.5调节三高、提高视力、益智健脑、抗菌消炎。
健客价: ¥138高血压病。
健客价: ¥20配合饮食控制治疗Ⅱ型糖尿病。
健客价: ¥67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健客价: ¥12用于发热及轻、中度的疼痛。
健客价: ¥15用于治疗抗雌激素治疗无效的晚期乳腺癌绝经后患者。
健客价: ¥124缓解体力疲劳。
健客价: ¥4000不能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
健客价: ¥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