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在买东西的时候,上面会有保质期这个标识,偶尔我们还会看到最佳食用期、保存期等,那这些标识有什么区别呢?是否过了这些日期,食物就都不能食用了呢?
保质期和保存期,有啥区别?
1、 保质期
食品的保质期,又叫「食品最佳食用期」和「食品最短适用日期」,指的是“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例如0℃~4℃)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简而言之,在这个期限之内,食品的品质是优良的;在一定时限之内的超期,品质可能会变差,但是食物没有坏,还可以放心吃,不拉肚子。
2、保存期
食品的保存期,又叫「食品推荐的最后食用日期」,指的是“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例如牛奶是0℃~4℃)下,预计的终止食用日期。”
保存期过后,食物就不能再吃了,所以,保存期才是那个大家所认为的食品变坏了的期限。
小结:
〉〉过了「保质期」的食物可能还能吃,至于过了几天才能吃,那就不得而知了。
〉〉过了「保存期」的食物极有可能已经坏了,最好别吃。
保质期内的食物就一定能吃?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到的食品包装上都标的是“保质期”。那保质期内的东西就一定能吃,保质期之外的就一定不能吃吗?
对于后面一个问题,前文已经讲过了。只要按照规定的保存方法保存,从食品安全性角度来说,有些过了保质期的食物还是能吃的。
比如饼干、奶粉、罐头这类可稳定储存的食物,只要按规定的保存方法保存,过期几天依然是能吃的,就是风味、口感可能不那么好。
当然,相比于吃保质期内的食品,食用保质期外的食品,出现问题的概率可能会有所增大。
因此,对于保质期外的食物,有些虽然从理论上说可以吃,但还是不建议食用,毕竟不知道储存是否合格,安全风险较大。
至于前面一个问题,一般情况下,保质期之内的食品是可以吃的。
但是,也不绝对,若是没能好好保存,保质期可能会大幅度缩短。这时,就算食品还在标定的保质期内,也可能已经变质了。
就比如需要冷藏的牛奶,一般在冷藏环境下可保存一周,但若是其被放于常温环境之下,可能只需3天,就会发生变质。
所以,保质期只是一个参考,只有在标定的保存条件下,这个参考才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