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坐上了被告席。
1月26日,湖南养天和大药房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养天和)以原告的身份,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其法定代表人李能发言,通告养天和起诉CFDA的原委并公开了起诉状。
起诉内容
养天和在起诉书中表示,CFDA要求所有药品生产企业向电子监管网的经营者交费入网赋码,要求所有药品经营企业对药品进库出库扫码上传至中信21世纪运营的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无疑违背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的规定。
并让阿里健康掌握了和运用如养天和这样的药品经营企业等竞争对手的详细销售数据,这对于其他企业是很不公平的。
同时,养天和对CFDA以什么标准选定中信21世纪作为电子监管码运营商产生了强烈质疑,并称其这一做法违反了《招标投标法》。
此外,养天和在起诉书中指出,CFDA推广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对产品赋码入网,并要求所有药品经营者对入库、出库药品扫码上传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的作法,违反了《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并称这一作法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不仅增加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负担以及消费者的负担。而强推中信21世纪运营的电子监管网经营业务的行为,则违反了《行政许可法》的规定。
养天和在起诉书最后表示,CFDA在国家质检总局都已放弃对电子监管码推广的情况下,仍继续推广中信21世纪运营的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经营业务,而中信21世纪也每年都在其公司年报中,将其运营的电子监管网业务作为重要业绩进行报告,借以拉升其股票价格,从而为其股东谋取巨额利益,实质上是官商勾结,出卖国家公信力,为利益集团谋取不法利益。
按照2015年年初CFDA下发的一号文,CFDA将继续强化电子监管码的管理作用,根据要求,2015年12月31日前,境内药品制剂生产企业、进口药品
制药厂商须全部纳入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并须按照国食药监办〔2012〕283号文的要求,完成生产线改造,在药品各级销售包装上加印(贴)统一标识的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即所谓的赋码,通过中国药品电子监管平台核注核销。2016年1月1日后生产的药品制剂应做到全部赋码。此外,所有药品批发、零售企业也须全部入网,对所经营的已赋码药品“见码必扫”,及时核注核销、上传信息。
阿里健康目前主要的收入来源
11月23日,阿里健康发布了其最新中期业绩报告。根据中报,2015年截至9月30日止,阿里健康6个月的收入为2137.1万港元,去年同期为1864.7万港元,同比增长14.6%;毛利为479.1万港元,去年同期为118.2万港元,同比增长22.4%;阿里健康相关方面表示,由于集团系统集成及软件开发业务于期内逐渐放缓,同时医疗服务网络及
医药电子商贸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导致集团目前业务收入主要由电子监管码单一部分组成。其中,其收入主要来源于电子监管码业务。
根据中报,阿里健康全资附属公司中信21世纪(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及集团拥有其50%权益之附属公司中信国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从事中国电子监管码业务的运营。收入包括向零售药店收取的入网费和相关的增值服务费两方面组成,并由此带来毛利率的改善,由去年同期6.3%提升到22.4%,但由于其属于销售成本的固定性质,其毛利率未来会出现波动。
在报表中,阿里健康也公布了对于电子药品监管码接下来的发展设想,未来阿里健康将和相关部门紧密合作,继续运行和维护好药品电子监管码平台,协助推进药品电子监管码的全品种和全链条覆盖,在政府部门相关指导监督下,探索药品电子监管网的数据公平有序开放。
目前,电子监管码可以看做是阿里相关业务独有的特别应用,2014年1月,通过收购中信21世纪取得电子监管码业务后,2014年7月,阿里巴巴宣布手机淘宝和支付宝钱包两款亿级应用启动“药品安全计划”。只要使用这两个客户端,扫描全国市面上任意一盒药品包装上的条形码和药品监管码,就能获得该药品的真伪提示、用法、禁忌、生产批次及流通过程、出厂日期等信息。同年11月,“阿里健康”App上线,其中也包括“药品安全识别功能”。
据业内人士透露,电子监管码数据库已经衍生出了新的利益链条,有企业在药交会等公共场合直接表示与阿里健康大数据合作,共同开发产品服务于医药生产经营企业,而其指的大数据背后,实质指向的正是电子监管码。
于是业内质疑阿里健康“公器私用”和存在自身数据泄露的可能,对此,阿里健康曾表示,阿里在数据提取和开放的管理流程上有一全套完备严谨的操作流程。局部数据分析研究会按照完善的数据调用申请、等级管理、定期销毁制度来执行,公司员工根本无法接触到数据。如果涉及经监管部门认可的试点企业数据研讨,也会采取监管报备、企业授权并指定自有产品后,提取定量的限定范围内样本数据,不存在该试点企业触及其它企业产品数据的情况。
质疑与肯定
曾在“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老百姓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子龙就曾提出《关于将药品电子监管系统交由国家食药监总局统一管理,确保信息安全的建议》。之后,鸿翔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赵飚曾发文针对电子监管码提出疑义。
2016年元旦后,中国医
药物资协会健康网络媒体分会会长、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客座教授沈阳的《阿里和百度还玩不转大健康的十个理由》一文在朋友圈迅速传开,他在文中直指阿里健康的电子监管码系统存在漏洞与隐患。
而此次的的医药企业诉讼食药监总局一案,有业内人士直言,企业这次是真的被逼急了。
但同时医谷在与业内人士接触中,也有人士肯定了电子监管码对于追溯药品安全,为政府监管提供数据支持的作用,同时通过合理的数据解构,也可为行业发展提供大数据支持,毕竟越透明的平台越能够引发更充分竞争,进而产生更有性价比的产品与服务。当前的电子监管码之争更多的是谁该监管和监管利益分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