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也称为中风。是由于大脑里面的血管突然破裂出血或因血管堵塞造成大脑缺血、缺氧而引起。
由于中风起病急骤,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很多人对“中风”都闻之色变。
更让人担忧的是,中风已经不再是大家印象中的老年疾病,35岁以下的年轻中风患者越来越多。就算你是90后,也很可能会成为中风的潜在人群。
中风可以分为两类:缺血性卒中与出血性卒中。
缺血性卒中俗称脑梗,约占脑卒中的70%,主要是由血管内脂肪淤积,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导致缺血性卒中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脂代谢异常、吸烟、酗酒、体力活动不足等。
缺血性卒中发病后4.5个小时为急救“黄金时间窗”,在时间窗内进行血管再通(静脉溶栓和动脉取栓),是目前最有效和首选的治疗手法。如果病人不能使用溶栓药,那么其它药物,如阿司匹林可作替代。
出血性卒中俗称脑溢血,是由于血管突然破裂出血导致,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液从破裂的血管漏出到大脑内或者大脑周围,漏出的血液会引起脑组织水肿,病情严重的则需要手术治疗。出血性脑卒中比缺血性脑卒中少见,仅占8%-18%的比例。
“120”法早期识别脑卒中
目前,我国推出了一种适合国人的急性卒中快速识别方法,即“中风120”,是一种适用于国人的迅速识别脑卒中和即刻行动的策略。
“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
“2”代表“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
“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
如果通过上述步骤判断有中风表现,应明确记下发病时间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及早就医。
预防为主,远离脑卒中
脑卒中虽然凶险,但国内外的防控经验都证实,脑卒中是“可防可控”的。脑卒中的预防要以“健康四大基石”为主要内容,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日常生活行为应注意:
1.注重合理膳食,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减少摄入富含油脂和高糖的食物,限量食用烹调油,每天饮水要充足。
2.酌情量力运动,以大肌肉群参与的有氧耐力运动为主,如健走、慢跑、游泳、太极拳等运动,活动量一般应达到中等强度。防止过度劳累、用力过猛。
3.克服不良嗜好(吸烟、过量饮酒、久坐等)。
4.注意气候变化、保持情绪平稳。
5.老年人应防止过快改变体位,避免便秘。
6.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早诊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