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制药行业发展迅速,14款已在美获批!
摘要:仿制药获批数量逐年增加!
近年来,仿制药在医药市场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统计,从2015年至今,美国食品
药品管理局(FDA)共批准14款生物类似药,涵盖多种适应症。
生物类似药定义为与现有FDA批准的参照产品安全性、纯度和效力(安全性和有效性)高度相似,并且不具备临床意义上显著差异的生物制品。
与专利生物制剂相比,此类药物成本更低,因此,在促进充分适时市场竞争以加强患者可及性、减少患者和医疗保健系统成本负担方面,其均具有重要作用。
2010年3月,《生物制品价格竞争与创新法案》(BPCI 法案)正式在美国生效。
该法案为生物类似药提供了更为简捷的审批途径,即生物类似药不需要再做全部临床前、临床实验,只需证明其与原研药具有生物类似性或可替代性(包括作用机理、给药途径、剂型、剂量规格、生产设备),便可获得FDA批准。
自该法案实施以来,FDA在生物类似药审批和监管政策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今年7月18日,FDA发布生物类似药行动计划。
计划指出,为鼓励生物制品创新和竞争以及生物类似药研发,FDA正在采取制定和实施新的FDA审评模板;为提交生物类似药申请的发起人创建信息资源和开发工具;强化紫皮书价值,纳入更多有关获批生物制品信息;积极探索与国外监管机构签订新数据共享协议可能性;成立新的治疗性生物制品和生物类似药办公室等11项关键行动。
随后,10月18日FDA在其官网发布公告,称已向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提出了一项申请,以协调全球仿制药科学和技术标准。
该标准对增加仿制药竞争、提高仿制药可及性,以及促进质优价廉仿制药开发给出了一系列建议。
这些举措的实施,皆对全球仿制药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中国作为仿制药大国之一,同样推出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2016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正式对外公布,标志着我国已上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全面展开。
两个月后,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的公告》,对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进行部署。
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从仿制药研发、一致性评价工作、以及相关配套政策入手,旨在鼓励国内优质仿制药企业,促进仿制药研发,提升仿制药质量疗效,提高药品供应保障能力。
这些政策的发布,进一步促进了我国仿制药行业良性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11月28日,国家药审中心有关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累计受理号已达598个,涉及218家企业的185个品种,总计通过品规121个。
随着行业发展,相关企业将不断优化、集中,为中国仿制药行业走向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