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健客资讯 > 热点推荐 > 预防糖尿病,你需要了解这些……

预防糖尿病,你需要了解这些……

2018-11-22 来源:健客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联盟
摘要:什么是糖尿病“ABC法则”?

近年来,糖尿病这一名词出现在人们生活中频率越来越高。

糖尿病常被称为“甜蜜的负担”,可患者一旦得病,身心却面临长期的痛苦。糖尿病是一种难以治愈的慢性病。未经治疗或妥善管理,糖尿病的并发症可导致失明、下肢截肢、肾衰竭、心脏病发作和中风,造成残疾甚至过早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全球糖尿病病人数量从1980年的1.08亿增加到2014年的4.22亿。2016年,我国糖尿病患者总人数就已达到1亿,且仍在不断快速增长,致病危险因素广泛流行。 

一、认识糖尿病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

平时人们的饮食中会从各种食物中摄取糖分,糖分在进入人体后,会被胰岛产生的胰岛素进行分解和转化,从而控制血糖维持在一个正常的水平之上。但是如果胰岛功能下降,便无法分泌足够胰岛素来平衡血糖,自然会引起血糖水平居高不下。

据统计,当前我国糖尿病逐渐成为慢性疾病,糖尿病逐步年轻化令人担忧。

二、糖尿病类型

糖尿病主要有两种类型,分别是比较罕见的1型糖尿病和更常见的2型糖尿病,在100个糖尿病病例中约有95个2型糖尿病。

罕见类型的糖尿病分别是,潜伏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在成人期发病,是一种特殊形式的1型糖尿病,仅发生在成年期;成熟期糖尿病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糖尿病,其基于胰岛素生成细胞的遗传缺陷;如果胰腺受损,糖尿病也会发展,也就是所谓的胰腺驱糖尿病;怀孕期间血糖水平升高被称为妊娠糖尿病,100名孕妇中约有4名发病。

三、糖尿病检测“ABC法则”

了解糖尿病“ABC法则”,将有助于降低患心脏病、中风或其他糖尿病问题的概率。

A是糖化血红蛋白:它显示患者最近3个月的血糖水平。大多数人的糖化血红蛋白目标低于6.5%。高血糖水平可能有害患者的心脏和血管、肾脏、双腿和眼睛。如果不能每3-6个月测定1次糖化血红蛋白,患者应测定血糖,血糖控制良好的目标是:空腹血糖达到≤7.0 mmol/L,非空腹血糖≤10.0 mmol/L。

B表示血压: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血压目标值低于130/80mmHg。高血压会使病人心脏负担过重,会导致心脏病发作、中风和肾脏问题。

C表示胆固醇:大多数人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是低于100 mg/dl,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是高于40 mg/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或“坏”胆固醇会积累并堵塞血管。这有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或中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或“好”胆固醇有助于消除血管中的胆固醇。

四、最新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产生咪唑丙酸导致2型糖尿病

瑞典哥德堡大学萨尔格伦斯卡学院研究人员证实,肠道菌群能够影响细胞对胰岛素作出反应的方式,因而能够导致2型糖尿病。

研究人员发现初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肠道菌群与组氨酸的不同代谢有关,其中组氨酸主要来源于饮食,从而导致咪唑丙酸形成。

因此,降低细菌产生的咪唑丙酸数量可能成为一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新方法。

高血压与糖尿病之间存在关联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威斯纳医学中心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与高血压相关的激素醛固酮水平增加或许在个体糖尿病发生上扮演着关键角色,尤其是针对某些种族群体。

肾上腺能够产生醛固酮,而醛固酮能够增加机体血压,研究表明,醛固酮还会增加肌肉中胰岛素的耐受性,并且损伤胰腺中胰岛素的分泌功能,这些作用都会增加个体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研究者表示,这项研究或能帮助研究人员寻找新方法来抑制主要的慢性疾病。

发现治疗糖尿病潜在新靶标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研究人员发现,胰岛β细胞钙通道中一个模块对调节人体血糖有重要作用。治疗这一模块,将可能成为抗击2型糖尿病新方法。

胰腺中β细胞负责产生身体里调节血糖的胰岛素。糖尿病患者β细胞失去了部分或全部功能,钙离子是胰岛素释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信号。血糖增加会导致β细胞中的钙离子浓度增加,从而引起胰岛素的释放。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受到葡萄糖刺激时钙离子信号会显示出一种特定调节模式。另一方面,当β细胞不能释放正常量的胰岛素时,这一模式会发生改变。

五、预防糖尿病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指出,80%的2型糖尿病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来预防,最好的方法就是“管住嘴、迈开腿”。

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应控制总热量的摄入,调整饮食结构,可以通过用秤称量严格把控;进行适当的运动,这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

具体来说,需要做好这三件事:

1、积极治疗:每年定期体检监测血糖值,按时服药或是注射胰岛素,控制好血糖。

2、坚持运动:每天至少30分钟,每周至少150分钟的运动。

3、控制饮食:定时定量吃饭,不要胡乱吃喝。

近几十年来,由于膳食、社会、职业和卫生保健方面改善,我国糖尿病患者总死亡率一直在下降。然而,由于糖尿病所致死亡风险显著增加,这种下降趋势很可能会减慢甚至停滞。因此,糖尿病的防治还任重道远!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相关问答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资讯频道右侧轮播#)

热文排行

热门问答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