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梨水,本是清热解燥,润肺止咳的上佳饮品。
只是,“操作”不当,佳饮也可能变“毒药”。
近日,据看看新闻网消息,江苏一54岁身体健康的许大伯,在宿舍煮了一锅梨水,由于没有发现什么异味,许大伯喝掉了常温放置两三天的梨水。两天后,许大伯就休克晕倒在宿舍,后被同事发现送进医院抢救回一命。
喝隔夜梨水致“中毒”是怎么回事?
据重症监护中心医师介绍,病人可能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所致,许大伯经全身血浆置换等治疗后,目前各项指标明显好转,肾功能还在恢复当中。
医生还提醒:夏季是细菌繁殖和肠道病毒高发的季节,煮熟的梨水,自然放凉后应及时喝完,或者放置冰箱中保存。当天做的食物,尽量当天吃完,同时注意个人和餐具的卫生。
除了吃隔夜食物容易“中毒”外,这些日常饮食习惯也很危险。
5大饮食坏习惯也可致人体“中毒”
1. 豆类食物不煮熟
“吃鲜”是味蕾的嗜好,但并不是所有食物都适合,比如豆角、豆浆、绿豆、土豆、豌豆、豇豆、刀豆、四季豆等等,如果只煮到7-8分熟,其含有的皂苷、胰蛋白酶抑制物或溶血素、毒蛋白、植物血球疑集素等有毒物质就难以被分解掉,被人体食用后,就容易导致食物中毒,轻则呕吐,头昏,重则危及生命。
2. 削掉腐坏的部分再吃
有些人不喜欢浪费,常常将腐烂发霉的部分去掉,继续食用。
其实,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霉菌的繁殖、扩展,肉眼是难以估计的,去掉发霉部分,并不能保证剩下的食物就是安全的,即使是经过高温加热,也难以分解没变带来的毒素。
水果腐烂时常见的展青霉素,可能引起肠道功能紊乱、肾脏水肿。而发霉的花生及其他食物中含有的黄曲霉素,更是臭名昭著的“一级致癌物”,可引起人体急性中毒,甚至是死亡。
3. 喜食动物内脏
不少人喜欢吃动物内脏,最常见的如猪肝、鸡肝、肾脏等,由于含有较多的重金属,长期食用会增加重金属中毒风险。此外,像鱼胆、鸭胸腺、猪血脖子等,也是毒素沉积最多的部位,再好吃,也要尽量避免食用。
4.高蛋白饮食
无肉不欢,吃太撑,也容易导致“中毒”。长期高蛋白饮食,不仅容易引起高尿酸血症,还会加重肠胃负担,造成蛋白质的异常分解或不完全分解,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如羟、酚、吲哚以及氨气,经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危害人体的五脏六腑。
5.过于相信冰箱
冰箱不是万能,除了部分食物不宜放置冰箱保鲜外,冰箱不定期清理,也可能造成各种细菌大量繁殖,造成食物“中毒”。尤其是夏季,一定要注意注意预防“冰箱炎症”,切记生熟食物分开放,肉类、蔬果分类放,并定期进行冰箱清洁。
最后提醒一句:明知不为,而心存侥幸者,多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