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健客资讯 > 保健 > 健康用药 > 那些年,那些吃错了的药和做错了的手术,都是我们自愿的!

那些年,那些吃错了的药和做错了的手术,都是我们自愿的!

2018-05-08 来源:大医精诚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联盟
摘要:几乎每一个药物的出现、每一项技术进步的背后,不仅凝聚了数代医家的心血,还有无数病患者们的性命。

1现代人的身体就像一张纸币,粗看十分平常,细看才会发现上面其实刻满了历史痕迹。

 
相比古人,我们的身上留有许多现代技术的“徽标”:手臂上种牛痘留下的瘢痕、牙齿更白更整齐、身高更高、脚部的皮肤更细、......。
 
这些“徽标”虽不显眼,但正是它们背后的技术使得我们比古人的寿命更长,生活质量也更好。
 
遗憾的是,任何技术的成熟都需要一个过程,而且与许多其他技术的发展历程不同,医学技术的发展通常是以大量的失败为基础的。
 
几乎每一个药物的出现、每一项技术进步的背后,不仅凝聚了数代医家的心血,还有无数病患者们的性命。
 
2先说一个关于药物的暗黑事件:沙立度胺,它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反应停!
 
这个药物最早出现于1954年,联邦德国首先合成了沙利度胺并广泛用于孕妇的止吐治疗。由于效果显著,很快风靡一时,在销售最火爆的时候,其月销量可以达到一吨!在联邦德国的某些州,患者甚至不需要医生处方就能购买到“反应停”。
 
但随即而来的是,许多出生的婴儿都出现了短肢畸形,由于形同海豹,也被称为“海豹肢畸形”。
 
到1961年,这种症状终于被证实是孕妇服用“反应停”所导致的,该药随即被禁用。然而,受其影响的婴儿已多达1.2万名!
 
现在摸一下自己的胳膊,有没有感觉到一阵阵的寒意?!
 
在当时,全球的化学药物研发正呈井喷之势,大量的化学药物纷纷涌现出来,但是相关的药物评价体系(也叫新药评价)却不完备,所以此类的漏洞事件比比皆是。
 
3再比如海洛因,她的英文名heroin,原意是“女英雄”。
 
后来事实证明它确实如美女般迷人,而且一旦接触了就难舍难分。
 
1898年拜耳公司以“不会上瘾的吗啡”之名将该药上市,很快就在镇痛、止咳、抗抑郁、支气管炎,哮喘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几乎成了当时医药界的“万金油”。甚至登山俱乐部都建议会员在登山前服用此物,因为它能“使呼吸更为顺畅,能让他们登得更高......”。
 
更搞笑的是,海洛因还曾被用于戒毒,原因是它“不容易成瘾”!
 
海洛因和阿司匹林都是当年拜尔公司的主打药物
 
于是,在此后的10年左右的时间里,无数病患者就这样被稀里糊涂地培养成了瘾君子。
 
在经历了这一系列的药物事件后,人们开始系统地反思以往新药评价方面的不足,临床试验被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于是现代新药评价体系才最终得以建立。
 
4当时的我们就是这么个水平,内科是如此,外科也没好到哪儿去。
 
看过电影《飞跃疯人院》吗?里面的主人公最后被做了脑部手术,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傻子。那个手术在当年很时髦,叫前额叶切除术。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期间,仅在美国就大约实施了4、5万例这样的手术。
 
现在我们知道,人脑的前额叶位于大脑的前部,约占大脑的1/3,与智力、语言、记忆、思考、情感等脑高级认知功能密切相关。简单地说,正是由于前额叶的存在,才使我们显得比其他的动物更“高级”。
 
然而在当年,前额叶被认为是“沉默的脑区”---基本上没什么用,同时由于一个偶然的发现:前额叶被破坏以后,精神病患者会变得安静下来。于是,医学家们开始用这种方法来治疗精神病。
 
大概是因为人类被精神病困扰得太久了,这个可以使精神病患者安静下来的手术自发明出来就一发不可收拾,迅速在全球传播开来,适应症也不断扩大。
 
5到了20世纪40年代后半段,前额叶切除术已经成为了行业内公认的精神病治疗手段。1949年,这个手术的发明者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兹还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或许是诺贝尔奖历史上最瞎眼的一次!
 
在此之后,因为有了诺奖的“官方认证”,加上媒体过分的鼓吹和渲染,该手术被滥用的情况更加严重,这种本该是精神疾病治疗的终极手段却被当成了包治百病的回春之术:
 
在日本,家长仅仅因为孩子不乖,就送去做前额叶切除手术!
 
在丹麦,类似的医院到处都是,针对的疾病从弱智到厌食症无所不包!
 
情况最严重当然要属美国,医学家们鼓吹“精神病要扼杀于摇篮中”,于是成千上万的人没有经过仔细检查,就被拉去实施该手术,更有甚者还将这种手术用在了暴力罪犯、政治犯、同性恋身上!
 
这些病人里,有一个叫做罗斯·玛丽·肯尼迪的女病人---是的你没看错!这位肯尼迪小姐,便是著名的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亲姐姐。而她接受手术的原因,是“智力障碍”!可见这个手术在当时有多么火爆。
 
手术的结果自然非常糟糕,肯尼迪小姐的智力变得更加低下,几乎成了一个整天只会发呆的“木头人”。
 
这样的严峻状况终于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最先发现问题的依然是医学家---就在诺贝尔奖颁布的第二年,在苏联精神病理学家瓦西里·加雅诺夫斯基的强烈建议下,苏联政府最先宣布全面禁止了脑前额叶切除手术。
 
6到了50年代后,一种吩噻嗪类药物——氯丙嗪被意外发现可用于治疗有躁狂症的精神病人,精神病也开始慢慢地转向了药物治疗。
 
到了70年代,脑前额叶切除术在全球范围内基本被废除。但是它造成的损害却让人久久难以释怀。
 
导致这些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医学研究体系的不完整、医学家们的不理性、媒体的过度宣传等等,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今天,我们在总结前人经验的时候自然都是很轻松的,许多“高人”还喜欢时不时地撰文调笑一下前人的“蠢”。
 
然而如果我们往以后看,如何能做到不让后人也骂我们蠢呢?对于这样的问题,从来都难能有人站出来给我们指一条明路。
 
根据历史的经验,我们应该还会持续地“蠢”下去。
 
由于我们的额叶都没有被切掉,还有思考的能力和欲望,所以在今后漫长的岁月里,必然会经常卡在已知和未知之间,进退两难。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相关问答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资讯频道右侧轮播#)

热文排行

热门问答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