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老爸不开心!小心“心碎症候群”诱发“疲球心”
摘要:心脏衰竭盛行率高,单在亚洲就有900万人罹患心脏衰竭。台湾心脏基金会“心脏衰竭登录计划”统计数据显示,心脏衰竭常引发高住院率及高死亡率,有高达三分之一的患者半年内会再次住院,确诊1年内死亡率更高达21.9%,死亡率高于台湾人常见癌症,5年内逼近50%,发病危险性极高
根据台湾人十大死因统计,心脏疾病已连续19年(1998年-2016年)蝉连十大死因前三名,相较于癌症,心血管疾病较无明显病征,容易被忽略,是民众不可轻忽的重大疾病。其中又以“心碎症候群”以及“疲球心”此两种心脏疾病较易忽略前期症状,往往到了危急时刻才发现已罹患该疾病。
章鱼壶心肌症又称心碎症候群有类似急性心肌梗塞症状
“章鱼壶心肌症”一词,令人感到陌生,什么是章鱼壶心肌症?细探原来是因为
心脏病患者的心脏交感神经受体在左心室基部与心尖部位的比例不一样,当患者遇到极度伤心、巨大压力、惊吓或疼痛时,就会造成心尖未收缩,收缩时形状像极了日本渔夫捕章鱼使用的“章鱼壸”,因而得名。也因如此,心脏正常的血流输出量减少,患者就因而出现如胸闷、胸痛、胸部有压迫感…等类似急性
心肌梗塞的症状,除此之外,还可能因心室颤动而有猝死可能。
由于“章鱼壶心肌症”的患者中有近6成在发病的近期,都曾遭逢人生剧变,其中以丧失至亲至爱者占多数,因此这项病症又被称作“心碎症候群”。翁国昌医生表示,“章鱼壶心肌症”大多数人较不熟悉,用一般话解释即为压力症候群的爆锅现象,当一个人的心情及压力超过所能负荷的程度,就有可能会发生。曾收治过一名46岁男性患者,任职于科技园区,平时工作压力较大,又遭逢妻子
乳癌逝世并遗留两名幼子,情绪及压力皆濒临边界,因而产生章鱼壶心肌症。幸好经实时治疗后状况趋于稳定,患者顺利重返职场及家庭,并持续回诊追踪。
心脏衰竭命名为“疲球心”死亡率高于常见的癌症
罹患章鱼壶心肌症的患者,约有半数因暂时性缺氧,导致心肌受损,进而提高日后发生心脏衰竭的可能性,。原本正常人的心脏像泵一样能推动血液到全身,一旦心脏缺乏弹力,就会像疲乏的球一般,无法维持弹性正常输送血液供应身体各重要器官,此现象即为心脏衰竭。会造成心脏比正常肿大,但却又疲软无力,就像疲乏的皮球。因此,台湾心脏基金会将心脏衰竭以“疲球心”命名,希望唤醒台湾人重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心脏衰竭盛行率高,单在亚洲就有900万人罹患心脏衰竭。台湾心脏基金会“心脏衰竭登录计划”统计数据显示,心脏衰竭常引发高住院率及高死亡率,有高达三分之一的患者半年内会再次住院,确诊1年内死亡率更高达21.9%,死亡率高于台湾人常见癌症,5年内逼近50%,发病危险性极高,但由于心脏衰竭没有特异性的早期症状,导致台湾人不易发现,容易错过黄金治疗时间。
心脏衰竭常见症状:累、喘、肿
翁国昌医生说明,心脏衰竭常见症状包括:累、喘、肿。因为血液总量供给不足,影响各器官正常功能,包括肾脏血液供给及小便量皆变少,使得体内多余水分无法正常排出,开始堆积、进而出现下肢水肿等症状;若将肺脏比喻为心脏的上游,一旦下游血液无法适当排出,水份会堆积在上游的肺部,导致肺部积水无法换气,患者如同溺水,所以容易出现喘不过气的症状;另外,当血液无法适当供应周边肌肉,就容易产生全身无力及疲累的情形。
翁国昌医生接着补充,曾收治过许多患者因轻忽初期症状,直到病况恶化就医后才发现罹患心脏衰竭。特别提醒,心脏疾病患者、曾罹患心肌梗塞、三高患者,以及有心脏疾病家族史的人,都是心脏衰竭的高危险族群。
积极治疗搭配正确居家照护心脏衰竭患者也可拥有良好生活质量
翁国昌医生最后呼吁,当出现
咳嗽、疲累、喘、水肿等心脏衰竭症状,千万不要轻忽,应主动就医积极配合接受治疗,目前心脏衰竭的治疗药物选择多元,患者只要遵照医嘱、积极接受治疗,并辅以居家自我照护:饮食与水分摄取控制以及定期测量体重、排尿量与血压,疾病便可获得良好控制,同时可以改善患者不适症状、提升日常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