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大肠癌不能只管便秘!医:这十大症状都要小心!
摘要:排便习惯发生改变例如突然发生慢性腹泻或便秘。这可能是肠道肿瘤引起狭窄、不正常分泌,或是生活习惯的改变、情绪压力、其他疾病的影响,因此一旦有类似症状,一定要探讨原因。
在台湾,恶性肿瘤连续多年蝉联十大死因第一位,其中的大肠直肠癌,每年新发生病例已突破1.5万人,发生人数连续9年居冠,急需台湾人重视。医生提醒,许多人认为血便、便秘和大便变细是大肠直肠癌的警讯,但其实不只是这样,民众该随时关注的症状至少有10项!
医院外科部副主任暨大肠直肠外科主治医生叶重宏表示,一如其他疾病,大肠直肠癌的表现症状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多样化的,有时很难与其他疾病做区分。但是,任何人只要有以下10大症状,都该怀疑有肠胃道的病灶,应该找医生做检查和鉴别诊断,一旦确定是大肠直肠癌,应尽早治疗,治愈率较高。
症状1:排便习惯发生改变
例如突然发生慢性腹泻或便秘。这可能是肠道肿瘤引起狭窄、不正常分泌,或是生活习惯的改变、情绪压力、其他疾病的影响,因此一旦有类似症状,一定要探讨原因。
症状2:粪便形状发生改变
通常指的是粪便形状渐渐变细。虽然造成粪便变细的原因很多,可能是肠道结核、慢性大肠炎等,但大多数还是因为肠道内有了不正常的组织,而大肠肿瘤造成的肠道狭窄便是其一。此外,蔬菜纤维食物增加,粪便量会增加,而肉食主义者粪便量较少;当排便次数增加时,相对的粪便也会较细,这些情况也都需要鉴别。
许多人认为血便、便秘和大便变细是大肠直肠癌的警讯,但其实要注意的不只是这些。
症状3:排泄黏液
腹泻或肠炎时,常会产生一些黏液,而大肠癌和大肠瘜肉也会发生,且以黏膜状瘜肉为多,有时大肠癌还会混杂血液。
症状4:便血或粪便带血
造成“便血”的原因很多,主要以良性病灶较为常见,例如痔疮、
肛裂、瘜肉、大肠发炎、大肠憩室症等。不过,出血也是大肠直肠癌的症状之一,因此,民众若出现类似症状,别轻易自我诊断,更别因忌讳求医而延误确切的诊断和治疗时机。另外,叶重宏医生提醒,由于肿瘤慢性出血的量少又长久,粪便颜色改变不多,不易以肉眼从粪便发现出血,建议养成定期做粪便潜血检查的习惯,有助早期发现癌踪和治疗。
症状5:里急后重
“里急后重”指的是有便意,
肛门里老是有东西的感觉,常常想要上厕所,实际坐在马桶上又解不太出来,这是直肠癌的常见症状之一。不过,其他疾病如直肠炎、侵犯直肠的溃疡性大肠炎、直肠内异物等,也会有相似的症状,故需鉴别。
症状6:腹痛
叶重宏医生表示,会引起腹痛的原因,用一本书来描述可能也说不完,而大肠直肠肿瘤即是其中一项。当肿瘤引发腹痛,通常是因为肿瘤已侵犯到肠壁外,或是已有部分肠阻塞情形。疼痛无特异性,腹痛也常不局限于一处,因此若有慢性腹痛,都要详细检查。
临床上许多大肠癌的初始症状就是贫血,尤其是病灶位于右侧大肠的患者。
症状7:贫血
临床上许多大肠癌的初始症状就是贫血,尤其是病灶位于右侧大肠的患者,但是,“贫血”症状是渐进的、容易被轻忽,叶重宏医生就曾在临床见过有患者血红素下降至正常人的1/4才就诊,因此耽误早期治疗的时机。另需注意的是,贫血也可能是营养不良或血液疾病所导致,在朝肠癌方向做判断前,应先排除这些可能因素。
症状8:食欲不振
与其他许多癌症的症状相近,大肠直肠癌也可能引发胃口不佳、食欲不振。
症状9:体重减轻
大肠直肠癌在早期体重减轻的情况并不明显,但可因肿瘤阻塞、腹痛,导致营养摄取不良,或肿瘤转移而使体重逐渐下降。
症状10:腹部肿瘤
少数的大肠直肠癌会以腹部肿瘤来表现。有些是肿瘤本身太大,或转移至其他脏器;有些则是因肠阻塞,大便堆积在肠内,导致腹部可触诊到肿瘤状的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