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健客资讯 > 咨询诊疗 > 内科 > 如何正确选用口服降糖药?

如何正确选用口服降糖药?

2018-03-28 来源:内科医生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联盟
摘要:餐后血糖升高为主,伴餐前血糖轻度升高,首选餐时血糖调节剂苯甲酸类(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可在餐时服用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或快速粗胰岛素分泌剂(瑞格列奈)。

目前糖尿病的治疗药物种类繁多,但基层医疗机构仍以双胍类、磺脲类、格列奈类药物为主。在新型药物不能全面应用的情况下,这些常用药物的合理应用也可使得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选药原则】

1按糖尿病类型选药

(1)1型糖尿病患者须终生使用胰岛素,不宜用降糖药。

(2)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运动及口服抗糖尿病药物效果不好、出现急性合并症(酮症酸中毒等)或严重慢性合并症(视网膜病变、尿毒症等)、严重应激状态(急性心肌梗死等)、大中型手术、围手术期及围孕产期也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除上述情况外的2型糖尿病患者考虑使用口服抗糖尿病药物。

2按体型选药

标准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

(1)体重超过理想体重10%为超重,首选二甲双胍或糖苷酶抑制剂。因为该类药物有胃肠道反应和体重下降的不良反应,对于超重或肥胖患者来说,正好化害为益。

(2)体重低于标准体重10%,首选胰岛素促分泌剂(包括磺脲类和苯甲酸衍生物),有致体重增加的作用,对于消瘦者,正好一举两得。

3按高血糖类型选药

(1)只是单纯餐后血糖高,首选α-糖苷酶抑制剂。用1-2周后血糖仍高,增加剂量或2种药合并。

(2)餐后血糖升高为主,伴餐前血糖轻度升高,首选餐时血糖调节剂苯甲酸类(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可在餐时服用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或快速粗胰岛素分泌剂(瑞格列奈)。

(3)空腹、餐前血糖高,不管是否有餐后血糖高,都应考虑用磺脲类、双胍类或噻唑烷二酮类。

血糖达到18mmol/L,开始用两种不同作用的药,待血糖降后,再逐渐减量或撤掉一种药。

4有无其它伴随疾病

(1)伴有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等,先考虑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和糖苷酶抑制剂。

(2)伴有胃肠道疾病,不要使用双胍类和糖苷酶抑制剂。

(3)伴有慢支、肺气肿等肺通气不良的疾病,慎用双胍类。

(4)伴有肝病,慎用噻唑烷二酮类;肝功不良者,用胰岛素(口服药多经肝代谢,只能慎用拜糖平或倍欣)。

(5)伴有较严重的心肝肾肺等全身病,用胰岛素。

(6)肾功不良者,用胰岛素。对血糖轻度升高者,必要时在磺脲类中只能用格列喹酮;也可用拜糖平,倍欣或瑞格列奈。

5按年龄选药

老年患者,慎用长效的磺脲类药物,最好使用苯甲酸衍生物;

格列本脲为长效廉价的降糖药,量大时易在午夜发生低血糖(老年人尤其如此),老年人尽量不用格列本脲;

选用双胍类时,因苯乙双胍已发生路酸性酸中毒,在国外禁用。所以除非却因经济困难不能用二甲双胍者外,一般还是选用二甲双胍。

【糖尿病双ABC控制目标】

第一个ABC:

A(HbA1c)<6.5%(空腹血糖<6.0mmol/L,餐后2h血糖<7.8mmol/L);

B(血压,bloodpressure)<130/80mmHg;

C(LDL-C)<2.6mmol/L。

第二个ABC:

A(阿司匹林),对无禁忌症并有心血管病高危病患者,75~100mg/d。

B(纠正胰岛素抵抗)

C(控制体重)

【治疗程序】

1初诊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

饮食、运动和体重控制失败(HbA1c>6.5%)后,选不促进胰岛素分泌的降糖药(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者优先选用双胍类或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者也可优先选用α糖苷酶抑制剂→失败(HbA1c>6.5%),联用或换用胰岛素。

2初诊体重正常的2型糖尿病:

饮食、运动和体重控制失败(HbA1c>6.5%),首选胰岛素促分泌剂或α糖苷酶抑制剂→失败(HbA1c>6.5%)→加用非胰岛素促分泌剂→失败(HbA1c>6.5%)→联用二甲双胍或联用及换用胰岛素。

【联用胰岛素的建议】

继续使用口服降糖药,晚10点使用中效或长效胰岛素,初始剂量为0.2U/kg,监测血糖,酌情调整剂量。

2型糖尿病开始联用胰岛素治疗的指征包括:

1非药物治疗和(或)口服药物治疗时,血糖不能达标(HbA1c>6.5%);

2口服药物虽然能满意控制血糖,但因药物副作用不能坚持服用者;

3规律治疗和口服药物治疗后HbA1c>7.0%者;

4消瘦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及早用。

口服降糖药物的适应症:

2型糖尿病饮食控制及运动治疗,血糖控制不满意者。

口服降糖药的要求:

1安全、有效、实惠

2.副作用小

3.依从性差

4.降低空腹血糖的同时降低餐后血糖

5.降低HbA1c6.无严重低血糖

2型糖尿病采用胰岛素治疗的情况:

1酮症酸中毒、

2高渗性非酮症酸中毒、

3合并感染、

4创伤或大手术、

5妊娠、

6使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满意者。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相关问答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资讯频道右侧轮播#)

热文排行

热门问答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