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专家提醒,虽然猝死的过程很快、有让人猝不及防的感觉,但是有些心脏性猝死者在事发前会有一些“先兆”,出现这些先兆就要及早就医。
忽视身体不适
导致猝死发生
“如果对于一些身体不适等‘先兆’及时引起注意,就可以避免这样的悲剧了”,几天前的一次出诊经历让急救中心急救医生终生难忘,“这位老人已经年过七旬,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压病史,前些天由于劳累而感觉心悸,但并没有在意,总觉得休息休息就会恢复,尽管家人进行劝说也没有去医院进行诊治”。
但是,没过几天,老人突然感觉胸闷得喘不过气来,实在撑不过去了,才在家人的陪伴下准备就医,可此时患者已经不能行走了……这样的事情并非个例,一些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因为天气明显变化、身体劳累等原因出现了心悸胸痛、极度疲乏感等身体不适的症状,可能有就要发生猝死的危险。但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病情进一步恶化,最终发生心脏性猝死。
心脏性猝死有哪些“先兆”
心脏性猝死的临床经过大致分为:前驱期、终末事件期、心脏骤停与生物学死亡等时期,不同病人各期有明显差异。但有些心脏性猝死者在猝死前数天或数月,可出现胸痛、气促、疲乏及心悸等非特异性症状,对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专家同时提醒,这些前驱症状并非心脏性猝死所特有,很容易和其他疾病的症状相混淆,因此患者应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在重视这些症状的同时,我们更要注意去除诱因,预防心脏性猝死,诱发因素在心脏骤停发生中占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性随这些高危因素的增加而增高,因此在预防中应特别注意要去除诱因。
常见的诱因有: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度劳累、严重的睡眠不足、酗酒、过度吸烟、过度饱食、环境温度剧烈变化等。以上诱因是导致猝死的危险因素,而冠心病患者等是猝死的高发人群,冬季尤应警惕心脏性猝死。
坚持适量运动
加固身体防线
专家提醒,坚持每天适量运动能提高心肌收缩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是预防猝死的有效措施之一,但运动一定要量力而行。适量运动对身体是有好处的,但有心脏病者不可剧烈运动,年轻人也应当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度选择运动项目。
有关专家表示,除了坚持适量运动外,以下措施也有助于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定期体检。如果有心脑血管、肿瘤等慢性疾病的家族遗传史,除常规体检外,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体检项目。通过体检,及时发现高血压、冠心病等健康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避免长时间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尽可能保持心情愉快。当个人承受的压力太大时,多与人交流沟通,发现自己可能出现不良情绪时及时调整;
戒烟、避免酗酒;
保证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及睡眠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