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肥胖/超重的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更多,比如高血压、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和难以控制的食欲等,他们的心血管风险、脂肪肝等并发症的风险比普通糖尿病患者高出很多。对于这类患者,按照体重管理和各种危险因素优先管理的策略比单纯的降糖效果更好,即先减重后降糖。有一部分的患者随着体重的下降,其胰岛β细胞的功能也逐渐恢复,就不需要降糖治疗了。
对于这类患者的临床管理规范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于T2DM合并肥胖/超重患者的管理需要多学科诊疗团队合作。
2、对于高危肥胖个体的筛查应包括测量体重指数(BMI)及腰围、筛查血糖及糖耐量、病因鉴别诊断、了解肥胖相关并发症、化验及询问相关病史等。筛查患者的肥胖程度时应更加关注中心型肥胖。
3、T2DM合并肥胖/超重患者的诊断应同时具备T2DM和肥胖或超重的诊断标准,其诊断依据为BMI和腰围。BMI≥24kg/m2为超重,BMI≥28kg/m2则可以诊断为肥胖;腰围多用于诊断腹型肥胖,诊断标准为男性≥90cm,女性≥85cm。
4、登记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一般信息和常规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血压脉搏等)并编号。
5、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包括常规检查和抽血、人体成分分析、超声、MRI/DEXA等检查。
6、患者的评估包括疾病评估、生活方式评估及心理评估。根据患者的体重、血糖控制水平将病情分为4个级别,级别越高,病情越重。
患者病情分级标准如下表:
7、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干预方案,包括体重、血糖及并发症的控制目标,生活方式、药物干预以及减重手术方案等。邹教授指出,对于这类患者,减重5%即可获益。
8、根据患者病情分级由轻到重依次采用生活方式干预、糖尿病/减重药物治疗、代谢手术治疗。选择药物治疗时,尽量选择有综合代谢获益优势的药物,首选能够减重的降糖药物、其次为不影响体重的降糖药物、增加体重的降糖药、胰岛素联合降体重药物、降糖药联合减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