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健客资讯 > 保健 > 家庭保健 > 容易被忽视的危险: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容易被忽视的危险: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2017-11-20 来源:养胃宝典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联盟
摘要: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又称无痛性或隐匿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患者无心绞痛或心肌缺血相关主观症状,而经检查发现有客观证据的一过性心肌缺血。可引起心肌代谢改变、心电活动异常和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障碍。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又称无痛性或隐匿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患者无心绞痛或心肌缺血相关主观症状,而经检查发现有客观证据的一过性心肌缺血。可引起心肌代谢改变、心电活动异常和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障碍。

  发生率高且危险性大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发生率约为有症状者的4~10倍[1]。

  由于SMI不易被患者感知,而心肌缺血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导致心肌梗死或心脏性猝死,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及生命。

  据报道[2-3],SMI占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因劳累诱发心肌缺血的75%;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SMI高达84%,在AMI发生前后,30%患者存在着SMI。而SMI患者年病死率为2%~3%,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电图运动试验未诱发缺血者病死率为2.1%,猝死占0.7%,而ST段压低者为27%,猝死占16%。

  临床分型

  Cohn(1981)将SMI分为3型

  Ⅰ型SMI,是指患者无心绞痛病史,但仍可能以无症状性心肌梗死或猝死发病。

  Ⅱ型SMI,是指已患心肌梗死的患者发生的SMI;

  Ⅲ型SMI,是指在有心绞痛发作的患者中发生的SMI。

  Braunwald把SMI分为2型

  Ⅰ型:为疼痛警报系统损害产生的冠状动脉疾病(无心绞痛)。

  Ⅱ型:为同一患者有症状性(心绞痛)与SMI并存。

  检查与诊断

  由于临床上大多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患者并不会主动去寻求诊治建议,这就要求临床医生特别是基层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者临床资料,意识到该病的可能性,用正确的检查方式进行识别。

  诊断标准:对于有冠心病家族史者或中老年患者,如有1个或以上危险因素时应进行检查。

  临床上用于诊断SMI的检查方法有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SPECT)和冠状动脉造影等。其中动态心电图已成为SMI最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4-5]。

  动态心电图通常以J点后0.08秒ST段水平或下垂压低超过1mm为标准,少数也把ST段抬高超过1mm作为判断指标。动态心电图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不仅可以监测SMI外,还能对其发作规律、程度以及持续时间做出全面评估,有着无可取代的优点。

  治疗与防护

  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心肌缺血的各种措施均可采用,以防止粥样斑块病变加重及不稳定加重,争取粥样斑块消退和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

  1

  抗血小板制剂

  无禁忌患者均应常规使用阿司匹林治疗,不能服用阿司匹林者可以用氯吡格雷代替。双嘧达莫[5]有可能增加运动所致的心肌缺血,不能替代使用。

  2

  β受体阻滞剂与钙离子通道拮抗剂

  β受体阻滞剂对基础心率偏快的患者应当作为首选。有心肌梗死既往史者,无论有无症状,都建议使用阿司匹林和β受体阻滞剂。如果β受体阻滞剂引起不能接受的不良反应,则可采用钙通道阻滞剂(长效)和长效硝酸酯制剂代替β受体阻滞剂。

  3

  降脂药

  临床发现[6],他汀类药物可有效缓解心肌缺血,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几率。

  4

  硝酸酯类制剂与麝香保心丸

  万正兰[7]等临床采用麝香保心丸联合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在心电图、血脂、血液流变学方面均有显著改善,疗效确切、安全。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相关问答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资讯频道右侧轮播#)

热文排行

热门问答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