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糖尿病患者的字典中,“糖”这个字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可怕的咒语了。更有甚者,在一些糖尿病患者心中,不仅饮食上谈“糖”色变,就连对药名中带“糖”字的药物都有顾虑,甚至拒绝使用。
可含“糖”字的药物真的影响血糖吗?会与糖尿病治疗发生冲突吗?
下面就让药师进行一个“史上最全”的解答~
药品名称的由来
通常的药名都包括药品的通用名和商品名。
通用名是国家规定的统一名称,其特点在于通用性,同种药品的通用名是相同的。
商品名又称商标名,是药品生产厂商自己确定,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产品名称,一个通用名下,由于生产厂家的不同,可能会有多个商品名。
但不管是通用名还是商品名,药名中的“糖”字多半依据其有效结构或有效成分而得名。
糖尿病的发生
糖尿病的成因很复杂,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
药名中的“糖”与糖尿病的“糖”有否关联?
必须区分该药中的“糖”的性质和种类,分析其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会不会最终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不可一味的因“恐糖症”而耽误病情,也不可盲目服用而使病情加重。
常见药中带“糖”的药品,药师为您全面解读
1、葡萄糖类输液,糖尿病患者慎用
糖尿病异常的血糖指的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而现在人们常说的葡萄糖,就是指医用葡萄糖制剂。
常见的有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其特点为:
吸收快而全,但代谢慢,且必须依赖胰岛素。
所以,在糖尿病患者本身已经出现明显的葡萄糖耐受和细胞利用葡萄糖的能力显著下降情况下,外来的葡萄糖会使体内血糖急剧上升,加重糖尿病症状。
此外,很多医院为了平衡葡萄糖引起的血糖波动,会在葡萄糖液体制剂中添加胰岛素,但不同的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葡萄糖输入的外源胰岛素用量也得因个体不同而调整。
这就给临床科室尤其是内分泌科室在给糖尿病患者使用葡萄糖注射液时带来很大困难,临床上因不知血糖状况输入葡萄糖而加重病情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所以,对于医用葡萄糖制剂不建议糖尿病患者使用。
2、果糖及其复方制剂,糖尿病患者可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临床陆续出现大量使用含果糖的大方和复方输液产品,其中单方制剂有:果糖注射液和注射用果糖等。
复方制剂有:果糖氯化钠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果糖与葡萄糖)、甘油果糖(甘油与果糖)等。
对于果糖复方制剂,我们要区分对待:
注射用转化糖是由葡萄糖与果糖等比例混合制成,它可以产生与单用葡萄糖相等的能量,而果糖可以使葡萄糖更快地被机体利用。
但是,转化糖中因为含有葡萄糖成分,其对胰岛素仍有依赖,难以完全体现果糖的代谢特点。
所以,如果仅是要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能量和体液补充,直接使用果糖就可以了,而临床上只是用于替代葡萄糖注射液的药物稀释剂,转化糖注射液价格高,完全没有必要。
甘油果糖为甘油和果糖的复方制剂,甘油能改善脑水肿后的脑能量代谢障碍,降低脑组织中乳酸含量,减慢ATP耗竭速度,改善细胞内酸中毒,具有良好的降颅内压作用,其中的果糖成分对人体糖代谢影响不大,并能提供一定的能量。
所以这一类“糖”药适用于颅内压升高合并糖尿病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