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要先来了解一下氯吡格雷的药效学和药动学是如何产生的:
氯吡格雷在体内经过肠道吸收后,大部分(约85%)药物经酯酶水解成无活性的羧酸衍生物,只有很少一部分(约15%)经肝脏细胞色素酶P450系统调控,经过两步生物转化作用形成有活性的代谢产物,才能选择性地结合到血小板表面的P2Y12受体,从而产生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其中,CYP2C19在氯吡格雷的代谢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基因变异对氯吡格雷疗效的影响:
CYP2C19基因存在多种变异的等位基因,其中,*1为正常功能等位基因,*2-*8为功能缺失等位基因(*2和*3较为常见),*17为功能增强等位基因。不同位点的等位基因对氯吡格雷的代谢强度不同,功能缺失等位基因可减少活性代谢产物浓度,降低氯吡格雷疗效;功能增强等位基因可增加活性代谢产物浓度,增加氯吡格雷疗效。
编码CYP2C19基因的酶有四种不同的代谢类型:
超快代谢型(*1/*17,*17/*17),携带1或2个功能增强等位基因;
快代谢型(*1/*1),未携带任何功能缺失或功能增强等位基因;
中间代谢型(*1/*2,*1/*3),携带1个功能缺失等位基因;
慢代谢型(*2/*2,*2/*3,*3/*3),携带2个功能缺失等位基因。
常规剂量的氯吡格雷在超快代谢型、快代谢型、中间代谢型、慢代谢型患者中产生的活性代谢物依次减少,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依次下降,形成血栓风险逐渐增加。
那么,知道CYP2C19基因检测结果后,如何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呢?
对于超快代谢型和快代谢型患者建议使用常规剂量氯吡格雷;
对于中间代谢型患者建议增氯吡格雷剂量,或替代使用其他抗血小板药(如替格瑞洛或普拉格雷);
对于慢代谢型患者建议直接换用其他抗血小板药(如替格瑞洛或普拉格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