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健客资讯 > 咨询诊疗 > 内科 > 摆脱胆汁反流性胃炎折磨,中医有妙招

摆脱胆汁反流性胃炎折磨,中医有妙招

2017-08-23 来源:消化科李志红大夫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联盟
摘要:反酸、灼痛、消化不良、口干舌燥都是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症状,我在消化科工作的这些年,接触了太多被胆汁反流性胃炎折磨的患者。这类患者对药物依赖较为严重,而且康复希望比较渺茫,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深度剖析一下——胆汁反流性胃炎。

  反酸、灼痛、消化不良、口干舌燥都是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症状,我在消化科工作的这些年,接触了太多被胆汁反流性胃炎折磨的患者。这类患者对药物依赖较为严重,而且康复希望比较渺茫,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深度剖析一下——胆汁反流性胃炎。

  什么是胆汁反流性胃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由于含有胆汁、胰液、肠液的碱性十二指肠内容物通过幽门异常反流入胃,导致胃黏膜受损发病,又称作碱性反流性胃炎。

  上期介绍的反流性食管炎,主因高胃酸及胃动力异常所致,属于酸反流。随着近年来研究的不断深入,胆汁亦成为酸反流之外的重要致病因素[1],又称作碱反流;临床又可见两者皆有之混合性反流。但无论反流性质如何,均可造成消化道黏膜损伤,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小症状大问题

  反复发作上腹部烧灼样疼痛(进食后加剧,服用碱性药不能缓解),腹部胀痛、早饱、打嗝、嗳气、口干、口苦、或伴有呕吐,胆汁性呕吐,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贫血等。可有上腹部或剑突下压痛或不适,一般压痛不剧烈。

  正常情况下,胆汁由肝脏分泌,储存于胆囊中,当消化食物时,胆汁方可进入十二指肠。胆汁味苦,呈弱碱性,当其反流时,一方面,可出现口苦、口干等症状;另一方面,可降低胃黏膜屏障作用,使其易受消化液侵袭而发生炎症反应,从而出现烧灼样疼痛;当胃黏膜充血、糜烂、水肿时,其蠕动性降低,排空延迟、使得胃内容物滞留,易致腹胀、嗳气、食欲减退等症状。

  胆汁反流性胃炎病因得重视

  胆汁反流性胃炎有两大病理基础:解剖异常和胃肠功能紊乱[2]。正常情况下,胃的幽门是收缩关闭的,当胃内食物经胃蠕动排入十二指肠时,幽门口舒张开放;胃内容物排空后,幽门口又收缩关闭,以防胆汁反流入胃。

  而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会破坏幽门的正常开合作用,发生胆汁反流。

  解剖异常

  (1)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幽门屏障功能丧失,致使胆汁反流;

  (2)幽门括约肌功能障碍,如先天性幽门口关闭不全、中老年人幽门口功能

  性退行性变、幽门成形术等诸多因素易致幽门括约肌张力降低,正常开合功能被破坏,从而发生胆汁反流;

  (3)胆系疾病:有文献研究证实,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

  率显著提高。

  胃肠功能紊乱

  易致胃蠕动减弱,排空延迟,而发生胆汁反流。

  其他因素

  (1)性别:通过长期临床观察,我们发现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这可能与女性容易情绪化,情绪失调关系密切。

  (2)年龄:本病人群年龄多集中在41-70岁,提示中老年人为高发人群。

  (3)不良生活习惯:如饮食不当、长期嗜烟酒等,不但损伤胃黏膜,破坏黏膜防御屏障,使其易受外邪侵袭;而且易致胃肠激素紊乱、胃、十二指肠运动功能失调而诱发胆汁反流性胃炎。

  (4)不良情绪刺激:胆汁反流与情绪关系密切。情绪致病,最易伤肝。肝调畅情志,情绪抑郁或焦虑,可致肝气郁结,肝郁克伐脾土,影响脾胃气机之升降,肝胃不和,郁而化热,肝移热于胆,胆气不降,胆热挟胃气上逆,可出现口干、口苦、烧心、甚则呕吐等胆汁反流表现。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主要治疗原则是中和胆汁酸、促进胃排空、增强胃肠动力和保护胃黏膜[3],药物主要是运用促胃动力药、胃黏膜保护剂及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4]。

  日常调理

  (1)因焦虑情绪易诱发胆汁反流,故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心情舒畅,尤其是女性患者,合理调适情绪,适当转移注意力,以缓解生活及工作压力。

  (2)由于老年人发生胆汁反流的概率更大,故平时更应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膳食,稍有不适需及时就诊,定期检查。

  (3)油腻食物易刺激胆汁分泌,加重病情;故应减少油腻、油炸食品的摄入;避免过于粗糙、浓烈、辛辣食物;三餐尽量做到定时定量,饮食规律;其他食物可适量吃一些,若食用某些食物后自觉胃部不适,应注意调整饮食。

  (4)戒烟酒,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中医说:治疗胆汁反流胃炎有妙招

  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我们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升高,嗜食肥甘油腻者越来越多,过食肥甘酒浆,停滞脾胃,可导致湿热内生;再加上生活和工作压力较大,易致气机郁结不畅,气郁化火,上逆犯胃,导致胃失和降,故本病多以肝气郁滞为本,胆胃郁热为标。其基本病机以胆热挟胃气上逆为主[5]。

  基于中医理论,结合临床症状,并通过对20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干预与跟踪随访,我们根据中医诊断标准,总结出胆汁返流性胃炎的中医7个证型:肝胃气滞、肝胃郁热、脾胃湿热、胆热犯胃、脾胃虚弱、胃阴不足和寒热错杂。其中,(肝)胆热犯胃所占比例最高,约占45.0%,其次为脾胃湿热、脾胃虚弱和胃阴不足证。

  肝胃气滞证

  症状:脘腹胀满或胀痛,胁肋胀痛,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烧心,咽部堵塞感。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方药:香苏散合四逆散

  胆热犯胃证

  症状:胃脘灼热,或疼痛,口中异味,口苦咽干,反酸,便干,舌红苔黄脉弦滑。

  治法:清化胆热,降气和胃

  方药:柴芩温胆汤合小承气汤

  脾胃湿热证

  症状:胃脘痞胀或疼痛,口苦口臭,恶心或呕吐,大便粘滞或稀溏,舌质红苔黄厚或腻。

  治法:清热化湿,和中醒脾

  方药:连朴饮加减

  脾胃虚弱证

  症状:胃脘胀满或隐痛,喜按或喜暖,食少纳呆,食后脘闷,乏力,大便稀溏。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

  胃阴不足证

  症状:胃脘灼痛,饥不欲食或嘈杂,舌红少津,苔少。

  治法:养阴健脾,益胃止痛

  方药: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肝胃郁热证

  症状:胃脘灼热,疼痛,心烦易怒,嘈杂反酸,口干口苦。

  治法:清肝泻热,和胃止痛

  方药:实痞通合小柴胡汤或蒿芩清胆汤

  寒热错杂证

  症状:口舌生疮,大便稀溏,畏寒,舌质红,恶心,纳呆,嗳气,乏力。

  治法: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减

  针对其病机,治疗上运用清降理论以“清泄肝胆郁热,和胃降逆通顺”为法较多。或素体脾胃虚弱加之肝胆气机失调、饮食积滞导致的虚实夹杂证,治疗上以补益脾胃、疏肝理气、通腑泄热合而为法;临床上纯虚证者较少。

  通过清降理论治疗60例胆汁返流性胃炎中,临床总疗效结果示总有效率为91.7%,其中痊愈29例(48.3%),显效17例(28.3%),有效9例(15.0%),无效5例(8.3%)。故中医药在治疗本病上有着显著优势。

  参考文献:

  [1]邹多武.胆汁反流与胃食管反流病[J].中华消化杂志,2016,36(6):368-369.

  [2]吕宾.胆汁反流的成因与机制[J].中华消化杂志,2016,36(6):374-375.

  [3]何晃养,黎曙光,张龙等.雷贝拉唑、铝碳酸镁和莫沙必利联合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新医学.2014.4,45(4):275-277.

  [4]赵福兰.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治研究进展.[J].新疆医学.2012,42:61-64.

  [5]王玉芬,许芳.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证治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40-42.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相关问答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资讯频道右侧轮播#)

热文排行

热门问答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