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患者的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恶化,虽不致命,但是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而药物目前帕金森是以药物治疗为主,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服药。“会不会吃药”对疗效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误区1:按常规,吃饱饭就服药
治疗帕金森的药物很多,核心药物是复方多巴制剂。由于大多数药物都对胃肠有一定刺激,因此人们多在饭后服药,以降低胃肠道反应。然而,帕金森患者服用多巴制剂时,是不应该饭后马上服用的,因为这种药有个特点,会与食物中的蛋白质竞争吸收,影响药效。
最好在半空腹状态下服用,即在餐后1—2个小时或在餐前一个小时。临床观察显示,饭前一小时服用的效果更优于饭后服用。不过“饥肠辘辘”时服药也不建议,因为胃肠彻底排空后胃酸多,此时服药会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不少患者常向医生反映,吃了药没有什么效果,要求换药。详细一问,原来就是吃药的时机没有掌握。“这些患者调整服药时间后,大多数都能很快看到疗效”。
误区2:相信有根治的特效药
不少广告打着“特效药、祖传药”,宣称能够根治帕金森,然而,目前帕金森并不能根治,只能控制症状。那些所谓的特效药往往标榜是纯中药,却可能添加了多巴制剂等成分,但因剂量不明,患者不要贸然去尝试。
误区3:药物效果不好不如手术
帕金森病是脑内缺少多巴胺所致,治疗应该补充多巴胺。大多数帕金森病患者服用多巴制剂后,症状都能得到改善,可仍有一小部分患者对多巴制剂不敏感,服药后没有明显的效果,于是就想选择手术治疗,这其实是一种认识误区。
帕金森患者如果应用多巴制剂后治疗效果不明显,那么手术(即脑深部电刺激治疗,简称“DBS手术”)的效果也不会好,医生一般不建议进行手术,因DBS手术只能改善多巴制剂可以改善的症状。
误区4:做了手术就无需吃药
“手术后仍要吃药,何必还要手术?”这是许多帕金森患者咨询手术治疗后的常见反应。帕金森患者服用多巴制剂2-5年会出现疗效减退现象,以前服一次药,药效可持续4-6个小时,可现在药效只能维持2-3个小时。患者需要不断增大药物剂量和增加服用次数来控制病情,可这随之又会带来运动并发症。
帕金森患者接受手术后,部分患者仍需要继续服用药物作为补充,但手术后大部分病人的服药剂量可降低1/3~2/3,少数较年轻的患者甚至可停用药物。
特别提醒:患者必须坚持康复训练
许多帕金森患者重吃药、轻康复,他们认为康复只是中风病人的事,因此不坚持康复,甚至根本不做康复。康复训练是治疗帕金森病重要的辅助手段。
比如,康复训练对于许多帕金森常见症状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尤其对药物效果不明显的症状,如流口水、语言不连贯、吞咽困难、步态不好等。坚持康复训练的患者,药量还可以减少,运动并发症出现的时间相应也会迟些,程度也会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