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种植体的应用,出现了种植体周围组织病。顾名思义,发生在种植体周围组织(软组织和硬组织)中的疾病,总称为种植体周围组织病。其中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炎性改变,称为种植体周围粘膜炎;而由种植体周围粘膜炎而导致的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缺损,则称为种植体周围炎。
种植体周围病的病因
1、微生物感染
在种植体周围组织中,炎症很快地发展到骨上的结缔组织并向骨中发展,而在牙周组织中的发展要明显慢的多。说明,由菌斑造成的种植体周围边缘组织炎的危害性要大于牙的边缘组织感染。原因:1)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血供要少于牙的龈组织,种植体周围组织的抵御外来感染的能力较低;2)种植体表面的特点对周围组织的感染和破坏也有影响。
2、种植体的生物力学上的改变
超负荷的力学因素可导致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压力增高,进而导致种植体颈部周围骨结合的丧失。
在临床上,种植体超负荷的发生有以下3点可能性:
1、种植体的位置或种植体的数量与咬合力量不相符;
2、患者具有重咬合模式并伴有机能异常;
3、修复体与种植体不能精确匹配。
力学因素与微生物因素共同作用,可大大加剧种植体周围病的发生和发展。
种植体周围炎的早初期治疗
初期治疗包括非外科手段的治疗和外科手术前准备阶段的治疗。
1、咬合治疗
修复体是否合适,种植体的数量和位置,咬合的分析。
2、抗感染治疗
去除种植体周围的沉积物;去除种植体表面的菌斑;种植体表面的抛光;龈下冲洗;必要时抗感染治疗;改变和增强病人菌斑自我控制的能力,恢复牙龈组织健康。光滑颈缘的种植体设计在这一治疗中更具优势。
种植体周围炎非外科治疗适应症
1、种植体周围粘膜炎,放射诊断显示周围骨状态稳定;
2、外科手术前的治疗,下列情况可考虑去除种植体:1)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大于种植体长度的50%;2)种植体周围骨严重缺损,其形态不利于骨再生修复;3)骨在短时间内迅速破坏(如在正常负载之下的1年之内);4)治疗无效者。
种植体周围炎的外科治疗
具有光滑颈缘的种植体在种植体周围病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显示出了更大的优势。
1、种植体周围修整术
目的:1)消除盲袋;2)改正不合适的骨形态,种植体表面的清理;
适应症:1)小于中度的骨水平吸收;2)小于3mm的垂直骨吸收;
方法:类似于牙周的翻瓣术。需要注意的是,种植体周围炎的肉芽组织只附着于骨组织上,而不与种植体的表面附着。用牙周器械修整不规则骨缺损;术中要避免手术金属器械与种植体的接触。种植体表面的处理方法:首先用含有细小摩擦颗粒的高压汽雾清理种植体表面,时间少于60秒钟,大量生理盐水冲洗,用过饱和枸橼酸处理种植体表面30秒钟,其主要作用是去除种植体表面的细菌产物,随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缝合。
2、种植体磨光整形术
是种植体周围修整术的继续。目的是对种植体表面进行抛光,以减少菌斑附着,更重要的一点是创造一个便于病人自洁的环境,自我控制菌斑在暴露的种植体表面的附着。种植体粗糙部分暴露于口腔,这时就必须对暴露的种植体部分进行所谓的整形术。磨去粗糙的表面,并进行磨光。但注意,这种方法禁止在骨成形术的过程中进行,也不能在骨组织再生的时间内进行,因为脱落的金属颗粒会影响骨组织的再生。
3、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再生治疗
再生治疗的目的也是消除盲袋,但是通过骨再生来达到这一点的。与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一样,在口腔环境与缺损修复部位用膜屏障隔离,可促进缺损部位的组织再生。
在可拆除修复体的种植体中,首先应在术前的4-6周拆除修复体。其目的是:局部清洁,消炎,使种植体周围的软组织较健康的增殖,覆盖种植体并与种植体建立新的附着。这样,在进行种植体周围组织再生术时就可有足够的、相对健康的软组织去封闭伤口。
瑞士士卓曼种植体,采用机械处理的光滑窄颈圈,不仅可以骨结合,更重要的是一旦种植体周围发生骨吸收,光滑的颈部便于清除菌斑,避免感染刺激黏膜,将边缘骨吸收降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