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的病因是什么?
要谈如何预防牙周病,就不得不说说牙周病的病因。牙周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口腔中约有700多种的细菌,其中约有几十种可能导致牙周病,这些细菌形成膜状结构,牢固地粘附在牙面、口腔粘膜表面或修复后的假牙上,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如不去除,约20天左右就可以形成坚硬的牙结石。但绝大多数细菌菌斑能够通过正确的刷牙以及使用牙线等方式有效去除,只有在口腔卫生不良或难以清洁的位置,菌斑就会在牙面堆积,并形成牙结石,牙结石一旦形成,就不能通过刷牙去除,需要进行专业的口腔清洁,也就是通常说的“洁牙”。所以,预防牙周病一定要强调正确而有效的刷牙方法,尽量把粘附在牙面和口腔粘膜表面的细菌斑块清除掉,防止牙结石的形成。
牙周病的发生还与某些全身性疾病和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如吸烟可以加重牙周病的进展;糖尿病患者牙周病更严重、牙周病也可能导致血糖控制不佳;女性在月经期、妊娠期等均可以导致牙周炎症更严重;艾滋病、骨质疏松症、精神压力、某些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也可能促进牙周病的进展。
为什么要洁牙?哪些人需要洁牙?
大家通常所说的“洗牙”或“洁牙”,学名为“龈上洁治术”,是去除菌斑和牙石的最有效方法。洁牙不但是治疗各型牙周病必须的也是最基本的手段,同样,针对健康人群进行的“预防性洁治”也是有益处的,能够干扰细菌的生存环境,预防牙周病的发生。
另外,由于牙周病也是早产和低体重儿的危险因素,而且妊娠期激素水平的改变导致牙周病更易发生,因此,准备怀孕的女性,最好在备孕前进行牙周检查并行洁牙。
为什么要定期洁牙?
口腔中的细菌会在刷牙或洁牙后的数小时内重新定植到牙面,导致牙周病的“坏的细菌”会在治疗后又逐渐增多,因此需要定期洁治以保证牙齿表面残余菌斑中“坏的细菌”保持在一个不引起疾病的水平。尤其对于口腔卫生相对差的患者而言,洁治后一段时间,新的牙石又会形成,因此,必须定期洁治。通常而言,我们推荐每6-12个月进行一次洁治,具体复查周期需要医师根据患者本身的情况来定。
最最重要的提示
几乎所有的慢性病都需要良好的生活习惯,牙周病也不例外。良好的日常口腔清洁是控制牙周病的最重要部分。对于牙周病患者来说,最佳的刷牙方法是Bass刷牙法,在各大网站都可以找到它的具体方法的视频。另外,还需要采用牙线等辅助清洁工具。对于牙缝比较大的患者来说,牙间隙刷,也就是俗称的专门清洁牙缝的“牙缝刷”,是非常好的选择。冲牙器可以发挥“高压水枪”一样的作用,能清洁牙刷不能到达的部位,也有人称之为水牙线。每天3次的正确刷牙清洁,不仅可以有效预防牙周病,也可以有效预防龋病等其它口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