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质主要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舌质就是舌体,舌头的肌肉经络组织;舌苔就是舌体上附着的苔状物。观察这两个方面哪些变化呢?主要为色泽、形态的变化。
正常的舌头,舌体柔软,颜色淡红,舌面覆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中医上描述为"淡红舌、薄白苔"。当舌头不符合这种描述时,就可能患有某些疾病。
舌头的一些常见变化
胖大舌:舌体虚浮胖大或边有齿痕,色淡而嫩,意味着脾虚或肾虚水泛。常见于肥胖症、甲状腺功能低下、贫血、肾炎等病人。
齿痕舌:舌体边沿有牙齿的痕迹,与胖大舌同见,还需根据其他症状进行判断。如舌质浅淡、舌苔薄白、舌体胖嫩、面色恍白或萎黄、头重懒言等症状,可能为气虚;舌质淡白、舌面湿润多津、舌苔圆大胖嫩、面色苍白或青黑等症状,可能为阳虚。
薄白干苔:舌苔正常为干湿适中的薄白苔,津液少而舌苔干燥为薄白干苔。意味着风温入肺、邪气伤肺,可能伴有感冒、咳嗽、白泡沫痰等症状。
白苔燥裂:舌苔白色,颗粒粗糙疏松,干燥质硬,就是白糙苔;如果颗粒细,质地较硬。且布有横纵裂纹,就是白苔燥裂。多见于急性温热病,如外感热病、急性传染病等。
黄苔:常见的病理舌苔,部分健康的人也可能黄苔。正常人可为薄黄苔、薄黄腻苔;黄苔颜色有淡黄、嫩黄、深黄、焦黄等,可与其他颜色兼见,黄苔又有厚薄、润燥、腐腻之分。黄苔与脾胃、热证、里证相关,研究认为黄苔与感染炎症或发热导致的消化功能紊乱关系最大。
黄腻苔:舌苔色黄粘腻,颗粒紧密胶黏,舌面似有黄色粉末,就是黄腻苔。多见于急慢性肠胃炎、胆囊炎、尿毒症等病人。
薄黄苔:多由白苔转化而来。如果伴有头痛发热、咽干乏力、咳吐黄痰等症状,可服用银翘解毒丸、双黄连口服液等清热透表类药物;如伴有发热重恶寒轻、咽痛、咳吐黄痰等症状,可服用抗病毒口服液等甘寒轻剂类药物。
黑苔:通常有灰苔、焦黄苔发展而来,常见于疾病严重阶段。多见于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癌、胃癌等病人。
除了上面列举的一些舌象,舌头还存在很多不正常的变化。舌诊涉及很多规定、专业知识,我们可以自检舌象,但不能根据舌头现象乱下决定,甚至是用药。如果发现舌头跟正常情况差异较大,可及时咨询医生。同时看舌头时,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自检舌象注意问题
1、刚起床时,舌苔的颜色形态更能客观地反映身体健康状况。所以,自检舌象不如在起床时。
2、自检舌象最好选在光线充足的地方,从舌尖到舌根,从形态看到颜色,仔细观察。
3、吃了某些药物或食物,可引起舌头异常,舌苔也可能变白,这些是正常的情况。
4、不同年龄段的人,舌象也不同,如老年人舌头表面会有裂纹,小孩则可能有白屑等。
健客专稿,转载请注明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