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医疗服务 > 医患同行 > 面对死亡,从对抗到和解

面对死亡,从对抗到和解

2015-08-06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缓和医疗,就是给予那些治疗无望、生存期有限的患者综合治疗和照护,减轻痛苦,帮助他们始终保持尊严。在对死亡讳莫如深的中国,刚刚起步的缓和医疗,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患者和他们的家属?

  链接

  缓和医疗的前世今生

  缓和医疗,也被翻译为姑息医学,在我国台湾地区称为安宁疗护。我国也有学者建议称之为舒缓医学,这样从名称上更为温情,更易于被公众接受。

  1967年,英国圣公会护士桑德斯启用了圣克里斯多夫临终关怀院,专门收治生命不超过6个月的患者,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尽量舒适、有尊严,有准备和平静地离世。

  1987年,缓和医疗被英国政府正式确立为一个独立的临床专业学科。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缓和医学的原则:“维护生命,把濒死认作正常过程”;“不加速也不拖延死亡”;“提供疼痛的缓解服务”;“提供支持系统以帮助家属处理丧事并进行抚慰”。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对缓和医学的定义进行了修订,特别考虑到“躯体、精神心理、社会和灵性”的需求。

  在亚洲,日本是第一个开展缓和医疗的国家。日本厚生省通过发布《临床医生指引》,规范和指导缓和医疗的临床实践。据悉,日本的末期患者绝大多数均会进入缓和医疗,有报告显示这一数字可达99%以上。在日本国民的文化心理中,临终放弃抢救,平静坦然地告别人世已成共识。

  我国台湾地区是亚洲通过立法支持缓和医疗的少数地区之一,这是它跻身亚洲缓和医疗排名第一的重要原因。1990年,我国台湾地区通过《安宁疗护法案》,其后经过多次修订。法律规定,所有医疗机构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安宁疗护专有病床;医生根据法律规定的疾病范围决定患者是否有资格进入这些病床,所有费用由全民健保支付。当医生判断末期患者生命只有6个月时间后,相关法律程序就会启动,患者预立医疗相关遗嘱,放弃有创抢救,进入安宁疗护阶段。

  上世纪80年代,缓和医疗理念传入中国。经过近30年的发展,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医疗服务主要以临床关怀和姑息治疗的概念开展,逐渐为业界与公众所了解。

1 2 3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