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妈妈关注 > 育儿新知 > 4岁女孩被亲妈打死,只因和奶奶太亲近

4岁女孩被亲妈打死,只因和奶奶太亲近

2017-04-14 来源:爸妈营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4岁女孩被亲妈打死】看到这则新闻,你心惊一下、怀疑这个妈妈可能是重型精神疾病的患者。于是,你继续往下看。
  【4岁女孩被亲妈打死】
 
  看到这则新闻,你心惊一下、怀疑这个妈妈可能是重型精神疾病的患者。
 
  于是,你继续往下看。
 
  【只因和奶奶太亲近】
 
  因为这个理由就杀人?还是自己的亲骨肉?你不禁疑惑。
 
  作为一个典型中国式家庭的女人,妈妈首先要和婆婆争老公。
 
  而多数情形下,她是失败的那一方。
 
  那么退而求其次好了,争女儿。
 
  可是,如果连女儿都争不到,妈妈会有很大的挫败感与被抛弃感。
 
  她会深深觉得,自己在这个家里毫无存在感。
 
  而这一切,最后就会演变成对了婆家的极大愤怒和敌对情绪。
 
  可悲哀的是,这份敌对情绪并没有被家人看见,也没有机会得到合理的表达。
 
  所以,这份敌对情绪就泛化到了女儿的身上,因为女儿也姓婆家那个姓,故而将愤怒化作致死的力量,来攻击女儿。
 
  这个事件,看似恶劣到极点。但其中的丝丝缕缕,在当下社会的文化氛围之下,并不鲜见。
 
  甚至,抽丝剥茧,在你我身上也能看到这样丝缕的残余。
 
  婆婆和儿子构成密不可分的共同体。儿媳反而被排除在家庭之外。永远消失不见的公公。以及作为牺牲品出现的孩子。
 
  这构成了中国家庭的经典大图景。
 
  而这个大图景,又在暗地里阴险地造就着一个又一个的悲惨轮回。
 
  这个罪孽深重、藏着无数人的血与泪的恐怖轮回,由8个环环相扣、严丝合缝的链条组成。
 
  能真正消解“妈宝男”、“丧偶式育儿”、“守寡式婚姻”的钥匙,就藏在其中。
 
  1)结婚
 
  结婚时,做选择的标准,不是情欲与激情,更非爱与恋,而多是安全感。
 
  不仅长辈为儿女做选择时如此,年轻人自己做选择时也常如此。
 
  结果是,婚姻相对稳定,但缺乏情感。
 
  现代社会,爱情概念已深入人心,绝大多数的小说、影视等,都在讲各种爱情。但其实,爱情作为一个主流观念,只诞生于欧洲。
 
  美国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说,爱情作为社会的主流观念,在欧洲开始于十三四世纪,和个人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
 
  爱情必须是两个个体忠于自己内心的产物,集体主义催生不了爱情,并且总是爱情的阻碍。
 
  想想中国古代的爱情故事,梁山伯祝英台、陆游唐琬、许仙白娘子、牛郎织女……基本上都是悲剧,并且,拆散这些爱情的力量,多来自家人。
 
  这一点在当代的小说中也有体现,譬如《平凡的世界》中,考虑家庭的利益,成了一对对恋人不能走到一起的直接原因。
 
  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但中国式家庭轮回中,这一个基石,普遍没打好。
 
  2)婚姻生活
 
  婚后,因没有感情的滋养,也因为重男轻女令女性严重缺乏安全感,导致妻子一方怕孤独,于是去抓丈夫、控制丈夫。
 
  而丈夫觉得,本来就缺感情基础,更不愿被妻子紧紧抓住,那会让他重温幼时被妈妈吞没的噩梦。
 
  所以丈夫要选择逃走,逃走的方式可以是工作、爱好,或者其他女人。
 
  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原因是:一旦早期的激情期过去,看似平凡的婚姻生活,是对两个人的心理发展水平的极大考验。
 
  但作为巨婴,两人相处不易,同时小家庭又被大家庭牵绊太多,都会导致中国式的婚姻生活太沉重。
 
  3)生子
 
  妻子感觉到更加孤独无助。
 
  但悲哀的是,她越抓,男人跑得越远。
 
  等有了孩子后,妻子终于发现,孩子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弥补她内心的空洞,于是,她开始抓孩子。
 
  并且,最好是个儿子,那么,儿子不仅弥补了情感空洞,还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情欲的空洞。
 
  异性相吸,在母子间一样存在。
 
  结果,妈妈会把儿子抓得更紧。
 
  儿子被妈妈抓很紧,那女儿呢?
 
  如果妈妈内心比较健康,则可能会有同样待遇,也会被妈妈抓住。
 
  但若是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则女儿容易成为妈妈的“被讨厌的内在小女孩”的投射对象,被妈妈厌恶乃至虐待。
 
  于是,造就了一个同样没有安全感甚至内心空洞更大的女性。
 
  丈夫逃离妻子时,会愧疚与不安,也担心后院起火,当发现儿女可以填补妻子内心的空洞时,他们也会将儿女推向妻子身边。
 
  所谓的恋母情结,在中国出现了变异,爸爸甚至不与儿子竞争,而是迫不及待地将儿子推给妻子,这样他就自由了。于是,他也参与造就了另一个自己。
 
  过去主要因重男轻女,现在则主要因男人想逃离妈妈的潜意识的动力,导致做父亲的男人不仅逃离妻子,也逃离女儿,与女儿的关系也很疏远。
 
  这导致女儿即便在母爱一环上有所改善,但在父爱一环上仍相当欠缺,于是女性对得到异性的爱,要更为绝望一些。
 
  总结一下,即:
 
  男孩得到的母爱,表面过多但质量堪忧,普遍存在着严重的被吞没创伤,这令男孩表达情欲困难,并令男孩比较被动;
 
  女孩则得到母爱和父爱都比较少,容易有严重的被抛弃创伤,而她们虽也有被吞没创伤,但比较少,所以相对男孩要主动很多。
 
  4)新一代的恋爱
 
  女孩则不知情欲是何滋味。并因被抛弃的创伤,而对亲密有强烈渴求,但又觉得得不到,所以会找容易掌控的男人,也即被动的男人。
 
  于是,又重复了轮回的第一个链条——夫妻之间缺乏情爱。
 
  5)母子共生
 
  妻子想抓丈夫,丈夫想逃,这还不够
 
  更要命的是,婆婆也想抓儿子,而对于妈妈,儿子意识上还不能逃离。
 
  由此,催生了一个独特的中国式现象:
 
  儿子必须和妈妈黏得紧一些,不能逃离。
 
  儿子和儿媳疏远,却成了可以被接受的现象。
 
  唯独妻子不能接受,但只能独自品味。
 
  在我的文字中,我常常使用“中国式”这个说法,引起很多朋友反对。
 
  他们认为,我动不动就使用“中国式”这个词,好像这些现象就只中国有。
 
  这个批评,在一些地方蛮有道理,我的确会反思,我是不是引申过度了,但对于母子共生和婆媳大战,这一点我很有把握,我认为它的确就是“中国式”的。
 
  最多东方的邻国韩国和我们类似,而其他国家,不会形成大面积的婆媳大战,以及它背后的深层原因——母子共生。
 
  妈妈为什么非要跟着儿子,非要进入到儿子的小家庭?
 
  因为巨婴都不能独自生存,必须与一个人黏在一起。
 
  中国的妈妈们与自己的丈夫关系质量差,而与孩子、特别是儿子构建起了共生关系,这会导致,她们难以脱离这个关系。
 
  共生关系具有强烈的排外性。(爸妈营微信号:bamaying)
 
  对于共生关系的双方来说:其他第三方都是入侵者。
 
  儿子会将父亲视为入侵者,而婆婆会将儿媳视为入侵者,并且是一个绝对的入侵者。于是,有很大的敌意。
 
  6)消失的公公
 
  婆媳大战就成了中国家庭的主要战争,目的是争夺被动的儿子。
 
  至于公公,已成了这个家庭中可有可无的一个注脚,没有人争夺他。
 
  除非他生命宽广而精彩,否则他在家庭中就是一个零。
 
  一次,在新浪微博上,看到很多编剧在探讨:影视中,公公去哪儿了?
 
  他们也注意到,公公从家里消失了。
 
  公公年轻时,他就想从家里逃走,而当他年富力强时,他会成为母亲与妻子的争夺对象,但他老去后,果真从家里逃走了,而家庭也会对他视而不见。
 
  很有意思的是,太监也叫公公。
 
  7)小三
 
  婆媳大战中,双方谁都赢不了。
 
  妈妈毕竟不能得到儿子的情欲,妻子也得不到。
 
  可是,男人的情欲总要去找一个地方安放。
 
  于是,妓女,或小三,就成了一个平衡物而广泛存在于重男轻女最严重的地区。并且,做小三的女子,也常是在原生家庭中得到爱最少的女子。
 
  小三,就像男人的妾一样,长时间和妻子并存,这也是一个中国式现象。
 
  一次上课,老师是澳大利亚的,学员有三十来人。结果那次课,小三成了共同主题。
 
  课上几乎所有人都有小三现象:要么是有小三的男人,要么是女人有小三情敌,要么就是在做小三。
 
  这令老师非常震惊。
 
  她说,她去过很多国家,只有在中国才发现,长期小三可以如此普遍地存在着。
 
  更神奇的是,在婆媳大战最惨烈的地区,我听到一些故事,故事中的小三,竟是妈妈为自己儿子找的。
 
  8)老男人
 
  一些公公和岳父,在大家庭中还发挥着巨大作用,甚至成为家庭问题的直接制造者(有外遇不算,必须是主动冲突)。
 
  这几乎都是因为,他们执着于权力感,不容别人挑战他们的权力。
 
  但他们不会制造特别复杂的情感关系,而只是要求别人服从他,这形成不了特别复杂的轮回。
 
  这八个轮回,其中任何一环破掉,链条就会被消解。
 
  以上这些,只是我个人对自己听到的数以万计的故事的经验性总结。
 
  作为一名咨询师,我没有治疗理论上的野心,并不太想发明什么新的疗法、有中国特色的疗法,我只想弄明白,中国特色的家庭,和中国特色的爱情,是怎么回事。
 
  看到一个网友说,莫言只是写了中国的一些真实故事,竟然被认为是魔幻现实主义。我写的,也只是纯粹的现实,尽管有时是魔鬼般的现实。
 
  这个链条让很多人感到绝望,其实也很好破。
 
  它看似一环扣一环,严密得令人悲观,但其实任何一环断裂,都可以破掉这个链条的家庭轮回。
 
  两个地方最应该破。
 
  一个是婚姻,如果能以爱情开始,那就太理想了,有了这个基础,以后都会变得容易。
 
  一个是妈妈好好养育孩子,让孩子内心有满满的爱。
 
  不过,破任何一个链条,都需要很深地认识自己,不是一日之功。
 
  婴儿的出生,是最好破的地方。
 
  一次讲课,突然说了一些动情的话:
 
  一个带着丰沛感觉的婴儿的出生,是来拯救一个家庭的——若这些切断了感觉只剩下头脑且头脑还僵化的大人向孩子学习的话。
 
  然而,不幸的是,我们更容易将婴儿弄得和自己一样,让他知道,生命是粗鄙的。
 
  小的单位,是大的单位的缩影。
 
  所以,中国家庭,是中国社会的缩影。母婴关系,则是中国各种人际关系的缩影。
 
  解开中国家庭和社会轮回,母婴关系貌似是最容易的一环。
 
  但真正的责任,在于每个人的觉醒。
 
  若妈妈们能意识到,就先觉醒;若妈妈们没意识到,请给妈妈们以支持,而不是苛责。
 
  这个轮回链条中,婴儿的出生也是最脆弱的一环。
 
  譬如生孩子后,男人易出轨,性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男人感觉被排挤了,他插不进紧密的母婴关系。
 
  本想提醒女性注意,但后来想,其实,关键是男人。
 
  女人高度重视孩子是很自然的。
 
  男人若想与妻子保持亲密,一起投入到对孩子的重视中即可。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