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心胸外科频道 > 疾病分类 > 胸腺瘤 > HICH的外科治疗历经变革

HICH的外科治疗历经变革

2018-06-18 来源:健康时报、走进科学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1978年Beklun,首先设计成功立体定向血肿排空器,又称阿基米德螺旋器,相继有超声体层诊断装置指导下(的血肿清除)和CT监测下灌注清除血肿等方法。1986年Grifith提出了微创一词后进入微创阶段。
HICH的外科治疗历经变革。国外经历了初创期,以1903年Cushing为代表,这是人类对该疾病的开创性探索。Russel对1例HICH,开颅清除血肿,成为世界上第一例HICH手术治疗的成功病例。20世纪50年代,手术治疗的死亡率在50%左右,可认为开拓期;60年代进入研讨期;70年代,CT问世,开展传统的大骨瓣开颅清除血肿,及小骨窗显微手术清除血肿而成为完成期;80年代进入发展期。1978年Beklun,首先设计成功立体定向血肿排空器,又称阿基米德螺旋器,相继有超声体层诊断装置指导下(的血肿清除)和CT监测下灌注清除血肿等方法。1986年Grifith提出了微创一词后进入微创阶段。
 
(一)开颅血肿清除术
 
开颅血肿清除术是临床常用的手术方法,按不同部位血肿作相应部位的开颅。以基底节型血肿为例,简述如下:
 
(1)患者气管内插管全麻成功后侧卧位或平卧抬起病侧肩部,头偏向健侧。
 
(2)画好颞部或额颞部皮肤切口标记。
 
(3)做颞部或额颞部皮肌骨瓣开颅,马蹄形或十字形剪开硬膜。
 
(4)以手触摸皮质张力,在可疑的颞部(常为颞上或颞中回)皮质电凝后脑针穿刺,进一步证实血肿部位和入路方向。
 
(5)选好颞部皮质切口,双极电凝后切开皮质白质,达血肿腔,以细吸引头吸除血肿。
 
(6)紧黏在小血管上的血凝块不作强行吸除,少数见到活动性出血时用双极电凝止血,反复冲洗。
 
(7)压两侧颈静脉以增加颅压,或请麻醉师协助作增压试验,证实无活动性出血。
 
(8)局部创面覆以海绵、止血纱布等加强止血效果。
 
(9)放引流管,另孔通出固定,硬膜减张缝合或去骨瓣减压,逐层缝合头皮。
 
(10)如颅压不高,可连续缝合硬膜,骨瓣复位固定。
 
(11)无菌敷料包扎,引流管接引流袋。
 
此法的优点是适合血肿量大者,可见面广,止血满意。见到蛛网膜下腔尚有脑脊液流出者,一般术后效果良好。如经侧裂入路,显露岛叶,可采用手术显微镜作显微操作。同时关颅前观察颅压高低决定是否去骨瓣减压,以进一步缓解颅压。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