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医药资讯 > 健康头条 > 吃饭有这些坏习惯,迟早要摊上大事!太多人中招

吃饭有这些坏习惯,迟早要摊上大事!太多人中招

2017-08-30 来源:华医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正常情况下,吃饭至少要20分钟,一口饭需咀嚼25次左右。老年人或是牙口不好的人更应适当增加咀嚼次数,适当减少坚硬物的摄入。

  最常见的五大饮食误区

  一、粗茶淡饭,过于清淡

  随着肥胖、三高人群的增多,很多中老年人因害怕“血管老化”,开始推崇“粗茶淡饭”,拒绝食用肉类,殊不知营养不足更易诱发或加重心血管疾病,甚至增加死亡风险。老年人胃口会变小,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率也会降低。此时过于追求粗茶淡饭,更易成为“低营养族群”,导致免疫力下降,加大心肌梗死、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是造成疾病久治不愈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动物食材中的维生素B12、n-3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造血功能、代谢与吸收、心血管系统疾病、2型糖尿病等息息相关。

  1、营养充沛,更易长寿,机体各功能的运转离不开营养的支撑,甚至“缺一不可”。有研究认为:“低营养族群”的死亡风险可高达“高营养族群”的2.5倍!因此,包括患有三高、心脑血管等疾病的中老年人,也应适当摄入一些优质肉类,如:鸡肉、牛肉、深海鱼等,但尽量少吃肥肉、油炸肉丸。

  2、讲究方法,趋利避害

  ①控制好量换着吃,少吃红肉、肥肉,多吃白肉、瘦肉;

  ②清淡烹调别煎炸,配点蔬菜更健康。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薯类等能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从而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

  ③红烧肉里加点红曲米。红曲米含有他汀,可辅助降低甘油三酯和体重,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缓解便秘。

  二、过午不食、不吃晚饭,“过午不食”、“饿治百病”其实都是不科学的,现代人生活压力有增无减,盲目的不吃晚饭只会损害身体。

  ①偶尔不吃晚饭,会诱发精神不振、思考能力下降等营养不良的症状,从而影响抵抗力,增加疾病风险;

  ②长时间不进食,胃酸会刺激甚至腐蚀胃黏膜,很可能发展为癌前病变——胃溃疡;

  ③时间久了,会引起生理功能退化,易造成内分泌失调、血糖不稳定、肌肉流失、体形改变等一系列症状。

  晚饭七分饱,饮食有选择,晚饭吃得少,但“少吃”≠“不吃”,蔬菜、主食、蛋白质都不能少。但晚上不能吃太多富含优质蛋白的肉类,而要适当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蔬菜等,以免引起消化不良甚至失眠

  三、喜欢的吃很多,不喜欢的都不吃,每个人的口味不同,但饮食不能只讲究“美味”。

  ①挑食,也就意味着营养摄入不均衡,此时人体就无法构筑完整的免疫体系,各种疾病都可能趁虚而入,包括恶性肿瘤;

  ②同一食物摄入过多,人体无法吸收多余的营养成分,不仅可能“浪费”,还会加重机体负担,诱发腹泻等不良影响。

  量少质高,营养全面

  ①饮食提倡多样化,什么都要适当吃一些,主食、副食、配菜、水果都不能少,做好荤素、粗细搭配,每周的食物种类应达到25种以上;

  ②对于“不健康”的食物,健康群体也应尽量少吃甚至不吃,如:炸薯片、烤馒头、糖油饼、油条等;

  ③为避免一次性吃得过多,可以多用小碟子做容器,也有利于多样化饮食。

  四、吃饭加速度,狼吞虎咽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很多人都“争分夺秒”,吃饭常常“狼吞虎咽”,但不利健康。

  ①咀嚼过少,唾液分泌量也会减少,从而加重肠胃负担,引起消化不良等慢性肠胃疾病;

  ②吃饱的信号传达到大脑需要一段时间,进食过快,很容易吃撑,诱发肥胖,增加神经衰弱、肠胃疾病、脂肪肝甚至癌症等慢性疾病风险。

  细嚼慢咽,益处多多“细嚼慢咽”是自古提倡的生活方式,不仅可以减少进食量,增强饱腹感,还能在降低肠胃系统负担的同时,提高食物营养的吸收率,清除肠道代谢物,也有助于保护牙床。正常情况下,吃饭至少要20分钟,一口饭需咀嚼25次左右。老年人或是牙口不好的人更应适当增加咀嚼次数,适当减少坚硬物的摄入。

  五、吃饭新搭档,边吃边看,很多年轻群体在吃饭时都有了新的“搭档”——手机,但危害不小。

  ①吃饭注意力分散,不仅容易增加鱼刺、骨头等卡住的风险,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摄食过多,增加肥胖风险;

  ②影响胃酸及胰腺各种酶的分泌,降低食物的消化吸收;

  ③有调查显示:手机每平方厘米驻扎了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2万个细菌,吃饭玩手机更容易引发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疾病。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