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医疗服务 > 医患同行 > 协和:一名内科医生是怎样炼成的?

协和:一名内科医生是怎样炼成的?

2015-08-31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协和内科医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医学生实习阶段开始,经过3年的住院医培养,通过总住院医评选,担当大内科总值班一年,这是协和内科多数主治医生的成长之路。那么,协和内科医生是如何炼成的呢?

  第三年住院医张智旸

  在肿瘤内科,沟通格外重要

  这已经是张智旸在肿瘤内科“转科”第四个月的月末。

  通常,她一天的工作从7点便开始了。在肿瘤内科,张智旸负责7个病人。晨7点到病房,把自己的病人看一遍,看是否有发热、出入量是否正常、有没有特殊的病情变化,采集一遍信息。

  7点45分,早交班开始。护士先将昨天全天病人的病情和具体治疗进行交班,值班医生再交昨夜病房的情况。各位住院医再交待昨天新收的病人情况和值班时需要注意的情况。早交班会在半小时左右结束。

  8点半,查房开始。科内的医生分2至3组,每组由一个主治医生带2至4名住院医。张智旸和另一位男住院医跟着同一名主治医生。查房时,主治医生会带着他们讨论病情及教学。10点30分,张智旸到病房查体,把病人看一遍,以便把诊断向前推进。之后便是调整医嘱以及具体操作称为“四大穿刺”的骨髓、腰椎、腹腔和胸腔穿刺,以进一步明确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一上午就这么过去了。下午,张智旸会收新入院的病人,对老病人的病情进行处理。在6点至7点下班之前,向值班大夫交待病人情况。如果当天她值夜班,就要负责当晚整个病房病人的情况,处理病情变化,并要负责第二天一早病房病人的采血……

  张智旸已经是第三年的住院医。经过3年的历练,张智旸觉得对病人病情的整体把握更好,与病人沟通也更为流畅了。在张智旸“转科”的肿瘤内科,由于患者及家属经常有情绪焦虑的问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格外重要。很多病人和家属对病情的接受度不高,后续还要进行手术、放化疗的治疗,所以医生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时,更是要共情,换位思考,把治疗方案说清楚。

  那位患者经济条件不佳,家属已准备放弃

  肿瘤内科的办公室,在一个由磨砂玻璃围成的多边形房间里,门口摆放着病人的核磁、CT等影像学片子。办公室里有一条红沙发,张智旸的办公桌正对着这条沙发。这条沙发上经常坐满了患者家属。多的时候,一个病人会有十名家属陪同。得知家人的病情,家属们往往陷入悲痛、只顾哭泣,对医生的话反应不过来。这时候就需要张智旸一遍遍耐心地把病情和治疗方案交待清楚。“当然也有很多坦然面对疾病、尊重医师意见的患者和家属。”张智旸补充说。

  张智旸在肿瘤内科时,有一个淋巴瘤的老病人,8年前在协和确诊和治疗,效果很好。但是半年前再次复发。再次进行化疗两个疗程和放疗一个疗程,效果不佳,此次入院后出现持续高热,可达39.5摄氏度以上,诉说没有食欲、身体乏力,但排查多项感染指标均未发现异常。此时又观察到脾脏较前略有增大,肝酶和胆管酶明显增高,但腹部CT未发现明显肝脏病灶。

  这时,患者因为经济条件不佳,家属初步表示如果治不了就准备放弃,但是医生们觉得还是有希望的。正好核医学科有临床试验,可以进行免费的PET-CT检查,于是肿瘤内科的领导决定,帮助该患者联系了免费的检查。结果发现肝脏上出现了代谢明显增高的病灶。此时筛查发热原因的检查也逐渐出了结果,骨髓涂片中发现了噬血现象,加上其他检查结果,考虑淋巴瘤病情进展,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与患者家属交待病情后,家属还是想最后一搏。

  经过全科的讨论后制定了化疗方案。化疗后因为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容易感染,所以张智旸每天都细心观察病情变化,警惕感染发生。幸运的是,患者没有感染,一天天好转,没有再出现发热,各项指标也都有好转,最后顺利出院,打算按时回来进行下一次化疗。当然,张智旸明白,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胜利,复杂的病情总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

  担任住院医师第三年的年底,张智旸将参加选拔总住院医的考试。成为总住院医师,是“炼成”内科医生极为重要的一步。那之后,她担负的工作将更加繁重。

1 2 3 4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