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政策解读 > 聚焦医改 > 三明医改 :“腾笼换鸟”的艺术

三明医改 :“腾笼换鸟”的艺术

2015-07-20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而三明的医改之所以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詹积富说:“因为三明有对百姓感情很深、敢于担当的党政一把手。”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甚或是仅有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功样本,福建省三明市已经吸引了全国的关注,官员、学者和媒体纷纷对三明模式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解读。三明这一改革样本的精髓是什么?它因何成功,又能否被复制和推广?日前,记者专访了三明市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詹积富。

  “腾龙换鸟”调结构

  詹积富介绍,改革前,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三明的公立医院运行陷于高收入(医院总收入每年高幅度增长)、高成本的怪圈当中。2011年,三明市22家县级以上公立医院总收入16.9亿元,在这看似不小的收入里,却由于药品和耗材采购成本过高,其中占“大头”的10亿多元被药品和耗材经销商拿走(其中一部分以灰色收入的形式流进了医务人员的腰包),最终留在医院内部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包括医务性收入和药品加成收入——仅为6.7亿元(占总收入39.92%),医院更像是在为药品和耗材的经销商打工。

  实施改革以来,三明通过联合限价采购、集中议价、“两票制”、“一品两规”、监控非治疗的辅助性营养性高回扣药品等手段,大刀阔斧地“砍掉”流通环节中的灰色利益链,把挤出的利益空间用于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并同步推进人事、用工、分配、年薪制等一系列综合改革。激励机制的改变让医生回归治病救人的本分,医疗机构则实现了药品、耗材的“量价齐降”和医药总收入中的可支配收入大幅度提升。改革3年后的2014年,22家医院总收入比2011年增长了5.2亿元,但医务性收入(此时已取消了15%的药品加成)却达到了14亿元,比改革前增加7.3亿元(医务性收入占总收入的63.06%)。

  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在副省长李红、市委书记邓本元、市长杜源生等领导陪同下到市第一医院调研医改工作

  “医疗机构收入不能大幅增长,因为这必然会造成老百姓看病负担加重;同时又要让医院的可支配收入增长,医院收入的‘含金量’要大幅度的提升,这样医院才能维持良好的运行和发展。三明医改的文章就在这里面!”詹积富指出,三明医改总原则就是12个字:堵浪费、建机制、调结构、增效益。

1 2 3 4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