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政策解读 > 聚焦医改 > 北大国际医院 为中国医改“探路”

北大国际医院 为中国医改“探路”

2014-11-18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不是医院本身,而是国际医院的投资方。从北大国际医院投资管理公司到北大国际医院集团有限公司,一直到今天的北大医疗集团,都秉承做产业链的思路。
  2014年12月初,北大国际医院将在中关村生命园区开业试运行。此前,这艘总投资45亿元,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拥有1800张床位、46间手术室、159间icu病房的“医疗航母”,已经运筹了12年。更令人关注的是,这家医院没有财政投资,是社会资本与北京大学共同出资组建的混合所有制、非营利性综合医院。
 
  过去的12年,纵跨两轮医改,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社会办医的态度和政策,也在蜕变至今,在中国,社会资本办医仍处于探索阶段。北大国际医院靠什么样的耐力,在社会办医的道路上坚持前行了12年,并最终结成硕果?时任北大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韩启德为北大国际医院制定的办院方针是“建设国际一流医院,领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今后如何践行?
 
  为此,新京报记者专访了北大国际医院院长王杉。
 
 
  借助优质资源
 
  探索社会办医
 
  王杉:2000年4月,原北京大学和北京医科大学合并。当时,北京西北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航天城、回龙观等新的功能型社区和居民社区已雏形初显,但这么一大片地方没有综合性大医院。新北大看到这个机遇,向北京市政府提出,希望运用北大医学部丰富的优质医疗资源,在北京西北部组建北京大学总医院。从一开始,北大就明确,新医院不要财政投资,而是依靠北京大学雄厚的医疗技术资源,探索社会资本办医。
 
  2002年,北京大学向北京市委市政府递交《关于筹建北大国际医院的请示》。当年7月,时任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批示:“将北大国际医院纳入医学城(名称尚未确定)统筹考虑,请卫生局、中关村等单位积极支持”。至此,北大国际医院开始筹建历程。
 
  王杉:2003年初,时任北大副校长、北大医学部主任韩启德找到我,希望我来具体负责北大国际医院的筹集工作。我当时是医学部主任助理,领导信任我,我就接下了这个任务。2003年6月,我被北大国际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会任命为第五任董事长。前四任都是学校领导。随着医院进入筹建阶段,政府审批、医院规划等具体事务处理,需要找一个具体做事的人。我想我就是这个人。
 
  定位非营利性医院
 
  秉承做产业链思路
 
  王杉:把北大国际医院的定位从营利性改成非营利性,是我任董事长后做的第一件事。从国际经验看,一间医院从投资到保持资金平衡,至少要7到10年。当时,我国营利性医院的平均税负率是8%-11%,无论盈利与否,都要交营业税,即使头三年免税,也无法抵消7-10年的营收平衡期。综合考虑,我们达成共识,在当时国内的医疗政策环境下,办大型的营利性医院,走不通。
 
  于是,第一次列席董事会,我说了两句话说服大家:第一、医院是长线投资,不可能近期体现股东利益;第二,要体现股东利益,不是靠医院,而是医疗产业。
 
  王杉:不是医院本身,而是国际医院的投资方。从北大国际医院投资管理公司到北大国际医院集团有限公司,一直到今天的北大医疗集团,都秉承做产业链的思路。目前,北大医疗集团的产业链,不仅包括上游的药品、医疗器械,下游的健康管理、健康保险,还将基于北大国际医院的运行模式建设医院管理平台,为更多医院服务。
 
 
  借势投资体制改革
 
  拿到医院“准生证”
 
  王杉:主要难在找不到审批立项的政策依据。北大国际医院的项目隶属北大,属于中央单位,北京发改委无权审批。我又找到国家发改委,当时的相关领导告诉我,他们只能审批财政投资的新建医院;审批一家社会资本办的医院,没有政策也没有先例。
 
  王杉:2004年7月19日,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把项目审批分为国家审批、(省级政府)核准和备案三种程序。很快,国家发改委、北京市发改委和当时的卫生部,商讨决定由北京市发改委核准北大国际医院项目。2005年4月8日,终于拿到了北京市发改委关于北大国际医院核准立项的批文。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