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教育在探索中不断发展
上世纪末有关糖尿病的两项里程碑式的研究: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DCCT)和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结果发布后,在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资助下国内门诊开始开展团队式糖尿病强化治疗管理的实践。探讨由医生、糖尿病教育护士、营养师组成的团队对随机分入强化治疗干预的门诊患者进行糖尿病教育和管理。
糖尿病友常听说南瓜能降血糖?真的假的?
有些糖尿病患者没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每天郁郁寡欢,不知该怎么办,尤其是面对那一堆堆的药品,实在是快乐不起来,担心自己的寿命不长,那糖尿病人究竟能活多长呢?
目前各种常用降糖药的降糖机制不同,疗效各异。因此,为使患者血糖早期持久达标,联合用药时应遵循扬长避短的原则,早期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从而实现血糖更快更持久的达标。
上世纪末有关糖尿病的两项里程碑式的研究: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DCCT)和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结果发布后,在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资助下国内门诊开始开展团队式糖尿病强化治疗管理的实践。探讨由医生、糖尿病教育护士、营养师组成的团队对随机分入强化治疗干预的门诊患者进行糖尿病教育和管理。
MNT涉及对患者的个体化营养评估、制定相应的营养干预计划,并在一定时期内实施营养干预。MNT对预防糖尿病发生、综合治疗糖尿病、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MNT也是糖尿病自我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体外和动物实验中,单基因表达的调控可以出现明显的表型,但是在人群中,基因的个体差异使得单基因的研究复杂化,尤其是糖尿病等代谢疾病是多基因疾病,基因型的个体差异能导致假阳性,或掩盖真实的与疾病相关的基因表达差异。因此,通过基因组学的研究能够鉴别出单基因检查难以探查到的异常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指南的产量增加(1995-2000=9,2001-2005=12,2006-2011=36)。其中3个指南进行了更新,平均更新年限为4.3年,而指南中的建议也有所增加(21.1%)。
在糖尿病患者中使用DPP4i进行治疗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特别是心肌梗塞)的风险和各种原因所引起的死亡率。DPP4i对于心肌梗塞发病率的降低大于传统意义上减少危险因素所导致的效应,从而提示可能存在其他的作用机制。
GLP-1通过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这种作用具有葡萄糖依赖性,并且可通过抑制胃排空,减少食欲和食物摄入量(重量)等途径减轻体重。这些作用主要通过GLP-1受体(GLP-1Rs)介导,虽然也存在不依赖于GLP-1R的作用途径。
目前临床常用的降糖药物除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以外,主要包括胰岛素促泌剂(主要是磺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α-糖苷酶抑制剂、肠促胰素类药物(GIP-1受体激动剂和DPP-4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