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正式发布(附解读)
去年CDS年会期间,《中国医学论坛报·循环周刊》第一时间报道了CDS主任委员翁建平教授、纪立农教授和陆菊明教授对指南(征求意见稿)的更新要点解读。
糖尿病友常听说南瓜能降血糖?真的假的?
有些糖尿病患者没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每天郁郁寡欢,不知该怎么办,尤其是面对那一堆堆的药品,实在是快乐不起来,担心自己的寿命不长,那糖尿病人究竟能活多长呢?
目前各种常用降糖药的降糖机制不同,疗效各异。因此,为使患者血糖早期持久达标,联合用药时应遵循扬长避短的原则,早期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从而实现血糖更快更持久的达标。
去年CDS年会期间,《中国医学论坛报·循环周刊》第一时间报道了CDS主任委员翁建平教授、纪立农教授和陆菊明教授对指南(征求意见稿)的更新要点解读。
有过糖尿病家族史、隐性肥胖、巨大儿生产史和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育龄女性注意啦,要查查自己的血糖,确认是否患有糖尿病,瘦的人不代表就跟糖尿病“无缘”,瘦人要检查自己的血糖。
1型糖尿病的确是很难控制的,因为患者本身胰岛功能就很差,血糖容易发生波动;另外,如果是未成年人、儿童,很容易受到很多外界的干扰,比如随着身体生长发育,身体的激素内分泌水平发生改变,孩子的自控力也较差,运动和饮食有时也很难控制,还有学业压力,这些都是可能影响血糖控制情况的
不过最新研究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希望:糖尿病患者带病存活的时间越来越长了,有的可以带病存活超过50年甚至75年。专家指出,得了糖尿病不要悲观失望,做好自我管理,糖尿病人一样可以健康长寿。
在2型糖尿病呈暴发性增长态势的今天,面对这样一个集流行广、增长速度快、治疗较困难、血糖控制达标率低(仅9.7%~26.8%)等诸多“恶习”于一身的顽敌,中国学者从未懈怠,而是通过艰苦努力拿出了原创性成果,成功更新了全球糖尿病治疗的态势与指南,在国际糖尿病领域发出了来自东方的强音。
众所周知,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是“五驾马车”(饮食、药物、监测、运动、教育),孙子林教授认为,监测是五驾马车中的辨路之马。糖尿病转化医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而糖尿病监测有助于减少糖尿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和并发症。
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一般没有浮肿,少数病人在血浆蛋白降低前,可有轻度浮肿,当24小时尿蛋白超过3克时,浮肿就会出现。随着病情进行性加重,浮肿加重并出现,是预后不良的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