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丨糖尿病并非胖子专利 而是因为它
肥胖容易导致糖尿病,但并不是每个胖人都会得糖尿病,还有些瘦人也会被糖尿病找上。这是什么原因呢?最近,美国犹他大学健康学院研究发现,导致人们得糖尿病的原因不完全取决于体型肥胖与否
现目前,很多人对糖尿病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以为糖尿病就是吃糖引起的,其实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
餐后2h血糖(2hPG)>7.77mmol/L,但<11.1mmol/L时为糖耐量损伤(IGT),空腹血糖(FPG)≥6.11mmol/L,但<6.99mmo/L时为空腹血糖损伤(IFG)在我国医生在作出诊断时往往要结合临床症状加以考虑,如果有症状只要有一次空腹或餐后血糖达到上述糖尿病诊断标准,就可以判定为糖尿病。如果完全沒有糖尿病症状,就需要空腹和餐后血糖同时达到上述标准,才可以判为糖尿病。
肥胖容易导致糖尿病,但并不是每个胖人都会得糖尿病,还有些瘦人也会被糖尿病找上。这是什么原因呢?最近,美国犹他大学健康学院研究发现,导致人们得糖尿病的原因不完全取决于体型肥胖与否
那么为什么慢性病也会具有像传染病一样的聚集的现象呢?专家介绍,这些疾病大多数都有“遗传易感性”,也带有致病基因的个体具有患病的遗传基础。
许多糖尿病患者只控制主食的摄入,认为主食吃得越少越好,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会导致两种后果:一是由于主食摄入不足,总热量无法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导致体内蛋白质、脂肪过量分解,身体消瘦、营养不良
高血糖侵害身体器官,比如心脏、眼睛、足部等等,很多人都知道,而高血糖累及胃肠功能,您可能没听过,但它们其实很常见,发生率高达10%~30%。长期高血糖不但会损伤胃肠神经,还会损伤为胃肠供血的微血管。
糖尿病时全身多脏器及组织均可发生病理改变。胰腺的病变有b细胞的改变,胰岛玻璃样变性,胰岛纤维化及胰岛的淋巴细胞的浸润。大部分的糖尿病人(约70%一80%)的浑身小血管及其微血管可发生一系列的改变
神经病变则带来最折磨人的便秘、瘙痒、失眠、手脚麻凉、肢端疼痛等并发症。代谢系统病变则导致乏力、“三多一少”、高血脂、脂肪肝等症状。免疫力低下让糖尿病人频繁感冒、极易感染。而四大系统的综合作用,又会带来糖尿病足等严重并发症。
糖尿病足溃疡伤口中血管形成亦减少,是病变组织缺血的另一种形式,增加了截肢的风险。足部生物力学异常改变足部生物力学异常改变,与足部溃疡和截肢的发生有关,这些改变包括:足底压力升高、骨的异常变化以及关节活动受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