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糖尿病频道 > 糖尿病护理 > 糖尿病护理 > 糖尿病友运动攻略 让运动有效又安全! ​

糖尿病友运动攻略 让运动有效又安全! ​

2019-09-27 来源:一附院内分泌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对于糖尿病友来说,运动方法多种多样,其选择应该因人而异、循序渐进。首先让身体慢慢适应运动,再逐渐将一种或者多种运动方式培养成自己的生活习惯。

运动治疗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其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言而喻。早在《2012年中国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中就已明确指出:缺乏运动与糖尿病发病及病情进展密切相关,合理科学的运动不仅可以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还可改善并发症的发展;然而,不适当的运动却会给糖尿病患者带来损伤。

所以,这种得不偿失的行为,糖尿病友一定要避免。

对于糖尿病友来说,运动方法多种多样,其选择应该因人而异、循序渐进。首先让身体慢慢适应运动,再逐渐将一种或者多种运动方式培养成自己的生活习惯。

对于糖尿病友来说,运动固然有许多益处,但是,运动也是因人而异的,应该在医生或者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按照患者自身病情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和运动量,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年龄>35岁的患者,运动之前应该先筛查有无潜在的、无症状的冠状动脉疾病;进行眼底检查,了解有无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检测微量白蛋白尿、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病变。

运动疗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合运动的人群

1.稳定的1型糖尿病患者。

2.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3.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4.糖耐量异常及糖尿病高危人群。

暂时不适合运动的人群

1.病情控制不佳者。血糖很高(>16.7毫摩尔/升)或者血糖波动很明显的患者。这类患者在血糖没有得到很好控制之前不宜参加运动。

2.近期有明显眼底出血、视网膜剥离及青光眼的患者,应该在病情控制后再参加运动。

3.有糖尿病肾病,尿中有蛋白、红细胞及管型者,应减小运动量。

4.血压明显升高(>180/110毫米汞柱)时应暂停运动。

5.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轻度活动即发生心绞痛,或者4周内有新发心肌梗死的患者,应停止运动。

6.有明显糖尿病神经病变,影响四肢、肌肉的感觉和运动的患者,必须在有效的保护和监测下进行运动。

7.糖尿病足病患者必须进行评估,根据结果进行适量运动,严重者不宜运动。

8.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患者不适合运动,包括急性感染、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

9.严重肺气肿通气/换气障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宜运动。

10.新近发生过血栓、经常有脑供血不足的患者不适合运动。

11.妊娠、腹泻、呕吐、不能进食、有低血糖危险以及血糖太高、胰岛素用量太大、病情易波动的患者,应慎用或禁用运动疗法。

关键词:禁止剧烈运动的人群

存在以下情况者禁止剧烈运动:

1.血压:收缩压经常超过200毫米汞柱,或者舒张压经常超过100毫米汞柱。

2.自主神经病变:这类患者常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3.末梢神经病变:这类患者足部感觉不敏感,剧烈运动易损伤足部,易造成严重后果。

4.有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或有血管瘤:这类患者要避免举重、低头位运动、头部剧烈震动等。

5.存在心肌梗死、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间歇性跛行,经常有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6.糖尿病肾病,有严重的肾衰竭。

7.有酮症酸中毒、活动性肺结核。

8.并发严重感染。

9.有严重脑血管病变及晶体浑浊或有较严重的白内障。

选择合适的运动时间

对于糖尿病友来说,为了使自身血糖控制得更加稳定,应该选择一个每天相对固定的时间段进行运动。一般建议餐后1小时运动最佳,可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患者会有特殊的情况:有些患者有“黎明现象”,即在早餐前往往血糖增高,这些患者可以选择在早餐前运动。

有些患者由于工作时间和生活习惯的原因,只能选择早晨运动,但早上空腹血糖在正常范围,这时,应先进食少量碳水化合物,再去运动,以免发生运动中低血糖。

还有些患者在应用胰岛素或者降糖药物治疗糖尿病,运动时应该注意避开药物作用的高峰时间。

原则

一三五七法

许多糖友之所以对运动有很多疑问,大多缘于对运动形式、强度及相关注意事项的不清楚,那针对运动的具体原则,一个便于记忆的运动“一三五七法”,即:

一:最好每天运动,强调糖友运动要持之以恒。

三:每次运动不少于30分钟,对于从没参加过运动的患者,可从每天5~10分钟、每周2~3次开始,逐渐增加。

五:每周运动不少于5次。

七:运动时脉搏控制在170以内,强度以浑身发热、出汗但不大汗淋漓为宜,这样的运动有效且安全。

在运动过程中,糖友还可根据以下方法来鉴别当下的运动强度是否合适。

1.运动过程中仍能说出完整的话;

2.运动后有微汗;

3.运动结束后5~10分钟心率能够恢复正常;

4.运动后身体的不适如肌肉酸痛等能很快恢复正常,且不影响饮食和睡眠。

如有不能耐受上述情况者,则需立即停止运动。

选择合适的运动频率

通常每周3~5次;单纯饮食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运动5次;正在接受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患者,最好每天定时运动,以利于血糖控制及调整药物剂量;肥胖的患者,若运动强度不够大,可以增加运动次数(甚至每天2次),以减轻体重。

每次运动时,患者可先运动5~10分钟,若感觉良好,再逐渐增加。一般情况下,中等强度的运动以20~30分钟为最佳,低强度的运动可延续至45~60分钟,但不应超过1小时。若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头晕、胸闷、大汗、面色苍白等现象,应立即停止。

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

一般运动应该从低等强度开始,逐渐进入中等强度。可以通过计算脉率来确定运动强度,即运动中的脉率(次/分)?=170-年龄。

例如,一名60岁女性患者,达到中等运动强度的脉率为:170-年龄=170-60=110次/分。

另外有一种谈话实验法可用于简单判定运动是否达到中等强度,即在运动过程中要微微气喘但还能与同伴正常交谈,就是合适的中等运动强度。一点都不喘说明强度太低;上气不接下气,不能与同伴正常交谈说明运动强度过大。

选择合适的运动量

运动量是否合适对运动疗法的效果影响很大。

(1)运动量恰到好处的标准:运动后,自感轻度呼吸急促,周身微热,面色微红,津津小汗,轻松愉快,有食欲,睡眠良好,虽稍感疲乏、肌肉酸痛,但休息后可消失,次日体力充沛,有运动愿望。

(2)运动量过大的表现:运动后自感大汗,头晕眼花,气短胸闷,非常疲乏,脉率在停止运动后5分钟尚未恢复,次日周身乏力,无运动愿望。

(3)运动量不足的表现:运动始终保持在“面不改色、心不跳”的程度,即运动后无发热感、无汗、脉搏无变化或在2分钟内恢复。

患者可在不同的运动中记录自己的感觉和运动时间,以确定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实战

运动类型五花八门,选择有方法

什么样的运动容易坚持,当然是喜欢的,所以最好的运动方式就是选择喜欢的并坚持下去。

在所有运动中,糖友们首要选择简单、方便、不需要特殊设备且利于长期坚持的有氧运动为主,包括散步、中速步行、慢跑、健身操、有用、太极拳、骑自行车等。

然后,可辅助一些抗阻运动和柔韧性运动。

抗阻运动:爬楼梯、跳绳、俯卧撑、抬腿;辅具:弹力带、弹力绳、哑铃、踝部加重器;机械式器材:腿部推举机、胸大肌推举机。

柔韧性运动:单人徒手伸展运动、双人徒手伸展运动、毛巾操、瑜伽等。

糖友们可结合自身情况,在有氧运动基础上适当增加抗阻和柔韧性运动,具体参考如下。

注意,以上提到的是针对没有合并症的糖友,那么针对伴有合并症的糖友,其运动方式另有建议,如下图所示。

注意

运动中要当心的几个问题

掌握了以上的运动类型选择和时长等知识外,对于糖友来说,运动时还有哪些必须注意的问题呢?

1.运动应在餐后1~3小时内为宜,运动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尤其是早餐后,是运动的最佳时间,因为这时可能是一天中血糖最高的时候,此时运动后往往不必加餐;其次,由于中国人晚餐较丰富,晚餐后运动也可以把摄入的多余能量消耗掉。

2.避免在空腹时或使用降糖药物60~90min后进行运动,以防低血糖的发生。

3.建议每次运动前、后检测血糖,必要时可调整用药量,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调整。

4.如有减重需求,每周运动消耗能量≥2000千卡,且需每天运动。

5.对于有合并糖尿病并发症者,抗阻运动应减轻承重负荷,或进行静力运动。

6.运动强度和频度须因人而异,循序渐进,贵在坚持。

7.运动前喝杯水,排空大小便,并做好每次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和运动后的整理活动,活动时间分别约5~10min,这不仅有助于提高锻炼效果,且可避免身体损伤,运动结束后不宜停在风口处。

8.如外出运动时,应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食物,以防低血糖的发生。

9.运动装尽量要宽松,特别是鞋袜,不要磨破脚,要做好足部的保健。

10.运动过程中如有任何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

以上知识掌握了吗?学好以上知识,糖友们根据自己情况开始运动吧!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
手机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