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糖尿病频道 > 糖尿病关注 > 相关新闻 > 骨质疏松常见症状

骨质疏松常见症状

2017-10-23 来源:控糖卫士服务号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以往被称为“老年病”的骨质疏松,如今正不断突破年龄限制,侵袭着年轻一代的骨骼健康。本期内容将浅谈骨质疏松的常见症状,看完本篇后,希望您可以与自己的情况进行对比,关心一下自己的骨健康,及早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

   在接受骨测的市民中,有40%的人群已经面临骨量流失,甚至已经患上了骨质疏松症!以往被称为“老年病”的骨质疏松,如今正不断突破年龄限制,侵袭着年轻一代的骨骼健康。本期内容将浅谈骨质疏松的常见症状,看完本篇后,希望您可以与自己的情况进行对比,关心一下自己的骨健康,及早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

 
  当人体骨量在35岁前后达到高峰值后,将开始走下坡路,人体内钙质“支出”大于“收入”,随着年龄的增长,钙质流失更将进一步加速。钙溜走了,骨质疏松就来了。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在骨折发生之前,通常无特殊临床表现。该病女性多于男性,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
 
  典型症状:
 
  弥漫性骨质疏松(75%)
 
  腓肠肌痉挛性疼痛(70%)
 
  骨痛(70%)
 
  门齿间距增宽(65%)
 
  脊柱骨质改变(65%)
 
  骨代谢减低(61%)
 
  骨质疏松常见症状

  (一)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疹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一般2-3周后可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类似急腹症,若压迫脊髓,马尾还中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二)身长缩短:驼背
 
  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三)骨折
 
  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四)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五)骨密度测量。

  内分泌因素(30%):
 
  女性病人由于雌激素缺乏造成骨质疏松,男性则为性功能减退所致睾酮水平下降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在绝经后妇女特别多见,卵巢早衰则使骨质疏松提前出现,提示雌激素减少是发生骨质疏松重要因素,绝经后5年内会有一突然显著的骨量丢失加速阶段,每年骨量丢失2%~5%是常见的,约20%~30%的绝经早期妇女骨量丢失>3%/年,称为快速骨量丢失者,而70%~80%妇女骨量丢失<3%/年,称为正常骨量丢失者,瘦型妇女较胖型妇女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症并易骨折,这是后者脂肪组织中雄激素转换为雌激素的结果,与年龄相仿的正常妇女相比,骨质疏松症患者血雌激素水平未见有明显差异,说明雌激素减少并非是引起骨质疏松的惟一因素。
 
  遗传因素骨质疏松(30%):
 
  骨质疏松症以白人尤其是北欧人种多见,其次为亚洲人,而黑人少见,骨密度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指标,骨密度值主要决定于遗传因素,其次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有报道青年双卵孪生子之间的骨密度差异是单卵孪生子之间差异的4倍;而在成年双卵孪生子之间骨密度差异是单卵孪生子的19倍,近期研究指出,骨密度与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的多态性密切相关,1994年Morrison等报道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可以预测骨密度的不同,可占整个遗传影响的75%,经过对各种环境因素调整后,bb基因型者的骨密度可较BB基因型高出15%左右,在椎体骨折的发生率方面,bb基因型者可比BB型晚10年左右,而在髋部骨折的发生率上,bb基因行者仅为BB型的1/4,此项研究结果初步显示在各人种和各国家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最终结果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营养因素(15%):
 
  已经经发现青少年时钙的摄入与成年时的骨量峰直接相关,钙的缺乏导致PTH分泌和骨吸收增加,低钙饮食者易发生骨质疏松,维生素D的缺乏导致骨基质的矿化受损,可出现骨质软化症,长期蛋白质缺乏造成骨机制蛋白合成不足,导致新骨生成落后,如同时有钙缺乏,骨质疏松则加快出现,维生素C是骨基质羟脯氨酸合成中不可缺少的,能保持骨基质的正常生长和维持骨细胞产生足量的碱性磷酸酶,如缺乏维生素C则可使骨基质合成减少。

  废用因素(10%):
 
  肌肉对骨组织产生机械力的影响,肌肉发达骨骼强壮,则骨密度值高,由于老年人活动减少,骨质疏松
 
  使肌肉强度减弱,机械刺激少,骨量减少,同时肌肉强度的减弱和协调障碍使老年人较易摔跤,伴有骨量减少时则易发生骨折,老年人患有脑卒中等疾病后长期卧床不活动,因废用因素导致骨量丢失,容易出现骨质疏松。
 
  预防骨质疏松第一是要保证体内有足够的钙,人平均每日饮食中摄取的钙只有400毫克左右。
 
  特别关注:
 
  检查到钙缺失的患者,除了饮食还是要适当额外补充钙剂,600毫克的钙剂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此外,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不容忽视,每天抽出30分钟享受阳光、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哪怕是一套简单的健骨操,也有助于骨骼强健。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
手机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