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厌学后果,家长须知
研究表明,儿童的问题行为与学习障碍并存,约有1/3的厌学儿童存在问题行为,甚至有进一步导致犯罪行为的可能。因此,儿童的厌学往往与其反社会行为有着密切联系。
精神分裂症的复发和预防
精神病的种类很多,除了一小部份气质性精神病和智能不足有明确的遗传情形之外,其余都是体质、心理和环境等多重原因造成的。由研究得知,一般人罹患精神……
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主任医师王法鑫:亲人有病应该好好照顾,嫌弃和打骂不但无益,还会加重病情。不能跟一个有病的人较劲,要及时带他(她)到精神专科医院就诊,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亲人要多关心他(她),给予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安慰,才能帮助他(她)尽快走出精神的沼泽。
研究表明,儿童的问题行为与学习障碍并存,约有1/3的厌学儿童存在问题行为,甚至有进一步导致犯罪行为的可能。因此,儿童的厌学往往与其反社会行为有着密切联系。
创伤是精神分析理论史上最常用和最模糊的概念之一。任何一名作者为了使他的信息能够被理解,他常常不得不陈述他自己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在此,激发我的任务是用这篇文章更清晰地厘清我自己对创伤的理解,并和大家一起来讨论这个概念。
处于或接近精神分析工作核心的是对移情的分析。我理解的移情包括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在精神分析中就是患者对分析师——感受到的所有的想法和情感,包括意识的和潜意识的。我们用以察觉移情的最主要的工具是我们的反移情,也就是分析师对患者的移情。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移情无处不在——人类天生最有这样的能力——唯一的差别是精神分析中的移情不仅仅被体验到、被付诸行动,还会像其它东西一样被分析。一个人的感情将影响另一个人的感情,分析师的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与患者合作,努力去理解在患者身上影响着他的是什么。
为了验证二甲双胍能否有效改善抗精神病药物诱导的血脂异常,并改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患者的体重增加和/或发展为胰岛素抵抗,中南大学湘雅二院的赵靖平教授、吴仁容教授及其团队设计了这项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于2016年的《分子精神病学》(MolecularPsychiatry)。
流浪的人多少都有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或是受了什么刺激,或是遇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从此才走上这样的不归路,其实,他们的家人正望眼欲穿的等着他们回家。我们理所应当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助他们回归自己亲人的怀抱!
我的父亲是一名精神病科医生,在精神病医院工作了十几年,自打我出生之后,我就很少去父亲工作的地方去,因为我父亲不想让我去,不让我接触精神病患者,并且我也不敢去,我害怕会遇上脾气暴躁的患者。
一般精神科住院病人的转归有三种:第一:出院后病情治愈;第二:出院后门诊取药治疗;第三:出院后病情复发数次甚至数十次后长期住院病人。悲剧往往就是发生在长期住院病人身上的,虽然他们只是所有病人当中的一部分;对这种结局,作为大夫也很无奈,更是感到痛心。
事实上,抗精神病药物与精神活性物质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前者长期服药不会形成依赖,而精神活性物质比如吗啡、杜冷丁等止痛药物,具有成瘾性不能长期使用。而常用的镇静催眠类药物如安定等,它的成瘾性非常低,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服药和停药,不会有戒断反应发生。
在日常诊治和与人的交流过程中,经常发现许多患者、家属和普通人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存在许多误解,以致对疾病的发现、就诊、治疗、康复和预后起到负面作用。如何消除这些误解,提高民众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水平,增强防病、治病和康复回归的意义重大,以下是对精神疾病常见的几个误区,供大家引起重视和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