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已经排名第一。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超过1亿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超过1800万。而截至到2015年底,全国仅有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共2.77万人。这一数字相当于每10万人仅有1.5名精神科医生。在精神科服务资源总量绝对不足的基础上又存在地域上的严重不平衡,无论是在精神疾病的服务能力上还是精神卫生服务队伍的建设上差距巨大。同时,由于大众对精神疾病认知的不足,将近90%的患者从未就诊。
在这样的背景下,好心情平台于2015年10月成立,作为起步比较早的精神心理领域的移动互联网医疗平台,除了为医生和患者搭建沟通交流和咨询的桥梁以外。一直把向大众普及精神心理健康知识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因此,我们也一直向平台注册的精神科医生征集普及精神心理健康知识的稿件。
近日,我们收到来自一名年轻的精神科医生的来稿《浅谈精神科病人的“悲剧”》,通读该稿件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小编作为一名曾在临床工作过10余年的精神科医生,这些困惑和无奈同样困扰着小编自己。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冒昧向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唐宏宇教授发出了求助邮件,希望唐教授能够答疑解惑。在诚惶诚恐的发送了邮件以后,很快得到了唐教授的回复。
同时,唐教授还将邮件抄送给了马弘教授,邀约马弘教授一同回复。两位教授分别从医生的成长和精神卫生工作现状及国家政策层面进行了回复。
——好心情编者按
浅谈精神科病人的“悲剧”
精神科是个特殊的科室,更是个神圣的科室。入行精神科已有3余年,接触的病人也是千奇百怪的,不管外人对精神科有啥片面的看法,我已对精神科“病入膏肓”;从他们入院、治疗、出院、复诊、病情复发等所有环节,我们是跟他们接触最多的人,也是最了解他们的人,看到了家属的无奈,更看到了病人的无助。
我所在的医院是个县级医院,院内99%的病人都是来自农村,而且都来自贫困家庭,他们本身对疾病认识很匮乏,更不用说是精神科疾病,往往病人和家属来医院就诊时,已是病发多日之后,大多病人都是被五花大绑来的,进办公室见到医生后,从家属眼神中都可以看出他们渴望帮助的心情,查看病人、问病史、宣教、签字、办理入院手续,一步步都是紧凑的,为的就是尽快处理病人,经过住院后的规律治疗,病人的病症消除,慢慢的恢复正常的认知、情感、思维,最后社会功能恢复后带药出院,到这里看起来一切都顺理成章,跟综合医院那样病患关系结束了,往往这也是精神科大夫最想看到的结局,可事实总归是事实,很多都是大夫不愿看到的。
在出院后的某天,正当你沉静在自己治愈过多少病人的快乐中时,他们就又会出现,而且病症比上一次更严重,问家属原因说是在家里不喝药,他们管不住,偷着喝酒,藏药,丢药,各种理由,各种状况,以至病情复发,又来住院,跟以前环节一样,病情好转出院,复发,入院,出院,如此循环数次甚至数十次后,等到他们再来住院时,家属再也没有第一次住院的那种担心,那种着急了,有的只是他又复发了,让他住院吧,从此除了过节来看望患者,其他时间都是只闻其声不见人了,住院数年后,患者父母离世,其他亲属也都有了各自的家庭,除了医院,再也没有他们所谓的家,至此就成了长期住院患者,直至他们生老病死。
发生这种结局的原因很多,与患者、家属有很大关系,但终究还是归咎于人们对精神科疾病的认识不够,以至于人们把它们和其他综合科疾病混为一起,认为只要吃一段时间药就能痊愈,不管出院时医生、护士对他们叮嘱再多,到最后还是病情复发,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病人及家属的期望越高,到头来失望也会越大,只能期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能对精神疾病有更多的了解和重视,能尽快减少这种结局的发生。
一般精神科住院病人的转归有三种:第一:出院后病情治愈;第二:出院后门诊取药治疗;第三:出院后病情复发数次甚至数十次后长期住院病人。悲剧往往就是发生在长期住院病人身上的,虽然他们只是所有病人当中的一部分;对这种结局,作为大夫也很无奈,更是感到痛心。
也许会有人不禁要问,长期病人有没有其他出路,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改变这种结局,我的回答只能是希望有吧。因为中国的精神科起步较晚,各个体制还不健全,现在有的只是报销住院费、药费和社保补助。作为精神科大夫,作为和患者相处时间最多的人,看到这种结局,这种悲剧的不断发生,心里的那种滋味真不好受。希望国家相关部门能尽快完善相关体系,也希望病人家属对患者能有更多的耐心和包容心。
精神科病人也属于社会的一部分,他们也应该得到相应的尊重和权利,不能因为他们得了这种疾病,而将他们另眼相看,希望人们能有更多的责任和耐心,一起和病人、大夫努力,为他们更早融入社会而努力。
一位年轻的精神科医生
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十二届会长唐宏宇回复:
来信让人感动。通篇充盈着深入骨髓的对精神科的感情,对精神病人的慈悲,对未来的期望,对现实的困惑。用时髦的话说,这就是所谓的“初心”。任何行当干久了,很容易步入由困惑痛苦挣扎到悲哀失望放任的平庸之路。那些保持初心的,都会步入成功之路。相信这位青年医师会是这样的。
精神科和精神病人的“悲剧”在世界各国并无根本区别,很多表面上看似专业上的国别差异,实则来自社会整体文明发展水平的差别。身在行业里的每个人,在自己的位置上尽善尽美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把未来交给未来本身,就会等到整体的改变——“国家完成相关体系,社会和家属对患者有更多的耐心和包容”。我们所做的一切点点滴滴,都在为这个目标做贡献。
对一个基层的年轻精神科医生,有几点个人建议:
1)首先是保持初心不死。耐心是一种美德,坚持就是胜利。
2)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逐渐形成自己的专长。专长发轫于兴趣点,不宜多而变,贵在少而精,成于坚持不懈。哪怕是很小的一个方面也能成就大专家,比如对某类诊断的患者及家属的宣教,也能发展为一个很深入的专长。越是别人不愿意做的,只要自己感兴趣,更可能成为独门之技。
3)在职责-能力-善心之间不断调整平衡点。超出能力的职责和善心都会带来过多的压力和困惑,并可能导致初心的崩溃。能力是不断的阶段性发展的,有多大能力,就发挥多大的责任,也行使多大的善心。和谐和平衡是个人之福、家庭之福,也是社会之福。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常务副主任马弘老师回复:
非常感谢给我这个精神卫生战线的“老兵”一个发言的机会。我是83年自愿加入精神卫生行列的,精神病学第一课上,沈渔邨院士说,做医生需要有同情心,做精神科医生需要更多的同情心。
我自认为有足够的同情心,同时非常好奇精神疾病的种种表现,于是毫不犹豫的选择的做精神科医生。30多年的从医经历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精神疾病家庭的各种无奈和社会对精神疾病的歧视。但近18年的社区精神卫生工作,我更多感受到的是患者群体的希望和对我们自己的挑战。
国家目前关于严重精神障碍的全程、全面服务体系已经建设了12年,通过中央补助地方项目和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服务的政策覆盖率可以说达到了中国99%的地区。
但是,为什么我们依然感到患者的贫困、复发以及就业和成家的困难?
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国精神卫生底子太薄,不仅精神科医生、护士严重不足,为这个人群服务的社工、康复师、职业治疗师、健康教育该作者和心理师可谓凤毛麟角,越到基层越没有资源。
第二,治疗理念的落后和医保报销水平还不能满足患者长期治疗的需求,长效剂的使用与全世界平局水平相差甚远。患者反复发作成为了常态。
第三、康复体系建设刚刚起步,中央深改办最近才明确精神疾病的社区康复是民政系统的职责。整体建设工作面临着场地和人才的挑战。
2015年启动的6部委联合严重精神障碍综合管理试点已经3年,40个试点城市在家属补贴、患者自付比例不超过10%、一站式结算等方面进行了大量艰苦的实践。
明年试点经验将向全国推广。我个人的体会是,作为精神科医生,光有同情心是不够的,要有不断学习不停进取的精神,专业上过硬,视野上放开,跟上国家顶层设计的步伐,中国的精神卫生,将是疾病预防控制领域中最久远的传奇,我们每个人,都是传奇的贡献者。
1.对幻觉妄想、思维障碍、淡漠木僵及焦虑激动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用于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因镇静作用较弱,对血压的影响较小。适用于器质性精神病、老年性精神障碍及儿童攻击性行为障碍。 2.止呕,各种原因所致的呕吐或顽固性呃逆。
健客价: ¥9保持皮肤水份,防止皮肤粗糙、开裂、脱屑的产生,令肌肤滋润柔嫩,嫩白光滑,娇美年轻。
健客价: ¥5补肾健脑,养血安神。用于心肾亏虚所致的记忆减退、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腰膝痠软;老年轻度认知障碍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20萃取海藻和珍珠精华。能有效补充肌肤水分,提高肌肤通透度,唤醒肌肤年轻机能。双重补水锁水,令肌肤水润光滑、晶莹剔透。
健客价: ¥551.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药物治疗,尤其适用于不伴有或伴有轻度甲状腺增大(甲状腺肿)的患者及年轻患者。 2.用于各种类型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手术前准备。 3.对于必须使用碘照射(如使用含碘造影剂检查)的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的患者和功能自主性甲状腺瘤患者作为预防性用药。 4.放射碘治疗后间歇期的治疗。 5.在个别的情况下,因患者一般状况或个人原因不能采用常规的治疗措施,或因患者拒绝接受常
健客价: ¥29小型折叠,无论在任何场所都可轻松保管,颜色非常丰富,同样适合年轻人,前所未有的时尚款式。
健客价: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