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心胸外科频道 > 疾病分类 > 漏斗胸 > 胸腺摘除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胸腺摘除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2018-04-18 来源:玉医一院心胸外、心胸外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重症肌无力病人有周围血单个核细胞亚群异常,胸腺摘除和肾上腺激素治疗随临床显效,周围血单个核细胞也有正常化趋势。
胸腺摘除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启动自身免疫的胸腺肌样细胞表面的抗原决定簇(乙酰胆碱受体样物质),乙酰胆碱受体致敏了的T细胞,分泌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B细胞,以及与免疫功能障碍有关的其他胸腺因素。胸腺摘除术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重症肌无力缓解,免疫调节性细胞因子也有相应改变。TGF-β增加可能在导致重症肌无力缓解中起作用。重症肌无力病人病理性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与胸腺病理改变是相关的。研究胸腺摘除的临床效果、血清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水平、免疫细胞分泌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数量和能力,发现胸腺细胞分泌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病人,在60个月的随访期间对溴化吡啶斯的明要求的用量,比胸腺细胞非分泌者低。周围血单个核细胞培养分泌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病人,于随访60个月期间对溴化吡啶斯的明的需求量,也比周围血单个核细胞非分泌者为低。每个具体个体在两组间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的水平。胸腺细胞和周围血单个核细胞不分泌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病人,其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检测水平在手术前后无明显差异(<10nmol/L),而分泌者,术后6个月开始其水平较术前下降80%以上。重症肌无力病人有周围血单个核细胞亚群异常,胸腺摘除和肾上腺激素治疗随临床显效,周围血单个核细胞也有正常化趋势。
 
胸腺摘除的手术时机是什么?
 
总的来说,越早越好。自起病到手术间的间期影响手术效果。2年内手术效果最好,但其后手术也可能成功。用Jaretzki分类评估术后结果:75%病人缓解或无症状。早期摘除活跃分泌细胞对病情好转更有效。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