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分开与其说是改革不如说是回归
加成取消后,药品在医院流通应属“平进平出”,虽说没有了加成的“利润”,但按理说也不能一下就变成“成本”。之所以大家非要说它是成本,是因为一个大家都知道却没有往深里想的医保政策——“总额预付”。
【两会话题】慢病防控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初步建立,医疗服务体系能力明显提升,就医秩序得到改善,城市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占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的比重明显降低。
半妖君还有一些需要看病的朋友,他们身体不舒服,到医院看病,他不幸有多种病,但是不好意思,按照新的规定,只能看一种,没办法一下子端了所有病痛,要看另外一种病,等这个病治好了再来。
加成取消后,药品在医院流通应属“平进平出”,虽说没有了加成的“利润”,但按理说也不能一下就变成“成本”。之所以大家非要说它是成本,是因为一个大家都知道却没有往深里想的医保政策——“总额预付”。
患者看病难,看病贵:这是各级部门都知道,并在着力研究的问题。尽管国家的医保、新农合政策,已经减轻了患者就医的负担,但仍有许多人因病致贫,甚至无力支付医疗费的,这一矛盾或许还将存在很长的时间。
4月8日清晨,健康北京来到宣武医院,看到院内陈设了有关医改的横幅、折页、展架、窗口贴等,并向患者免费发放医改宣传手册,方便患者随时随地了解政策。同时,设立“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政策咨询服务台”,为患者答疑解惑。
东城区富莱茵社区卫生服务站一大早就陆续有社区中老年人来开药,虽然窗口贴着一级医院的收费和报销标准,医务人员仍然要向来的每一个人解释,一位65岁的老人问:“我就想知道现在(医事服务费)我要自己掏多少钱?”“您啊,普通门诊一分钱都不用自己拿。”
药品降价是不变的方向,向全国最低采购价看齐的动态联动机制,加之鼓励联合采购,北京坚定了把低价进行到底的姿态,对于药品生产企业,降价压力持续存在,低水平仿制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做药和医用耗材销售就像是“打井”,只要打了一口井,每天都有水喝。而做医疗设备不一样,做医疗设备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医疗设备的中标价越高,其成单流程就越长,越复杂,涉及的环节,涉及的人就越多。
纵观互联网零售行业,生产企业直接对接个人往往都会对行业单体销售产生影响。如今规定药企不能直接对接个体,这样不仅是对消费者的保护,也是对单体零售药店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