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政策解读 > 聚焦医改 > “医药分业”医治“以药养医”顽疾

“医药分业”医治“以药养医”顽疾

2014-09-14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最近几十年来,“以药养医”机制导致公立医院形成了扭曲的经济补偿机制以及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内在驱动力,这使得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越来越弱化,“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长期困扰着民众,最终的结果就是医生开大处方,患者嫌看病贵,医患失信,甚至纠纷频发,一系列的问题使得民众对“医药分开”寄予厚望。

  9月9日,商务部,发改委等六部门发布《关于落实2014年度医改重点任务提升药品流通服务水平和效率工作的通知》(以下称《通知》),明确提出“采取多种方式推进医药分开”,正式为药品流通行业松绑。

  “医药分开”由来已久,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该意见指出,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国家也陆续采取许多措施来实现“医药分开”,但效果并不明显。

  “此次《通知》的亮点就在于‘医药分业’。”某位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原来的“医药分开”思路是,在医院内部实施医和药的收支两条线管理,为的是取消药品在医院销售的加成政策,实现药品销售零差率。这实质上并没有改变医院的机构设置,只是单纯地从利益机制上实现医药分开。然而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要想实现真正的“医药分开”要做到“医药分业”才行。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了解到,六部委将采取多种方式推进医药分开,将“加快清理和废止阻碍药品流通行业公平竞争的政策规定,构建全国统一市场”。从药店发展方面来讲,六部委提出,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可探索由符合条件的零售药店承担医疗机构门诊药房服务和其他专业服务,逐步形成医师负责门诊诊断,患者凭处方到医疗机构或零售药店自主购药的新模式,同时将符合资质的零售药店及时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上述业内人士也表示,原来的思路看似有理,但其实是偏离了“医药分开”的本质,其本质应该在于:医疗专业与药品专业分开;医疗机构与社会药店分开;医生开处方与销售药品分开;实现医生开方,药店卖药的合理专业分工。

  对于“以药养医”的问题长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的原因,和君咨询医药医疗事业部总经理单鹏安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提出以下几点:第一,市场经济与政府管制的博弈。从药品行业来讲是市场经济,但是政府对这个产业又进行了管制,所以药品市场与政府一直是博弈的状态,博弈的焦点就体现在医院环节。

        第二,国家补偿不到位,医院的收益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个是药品的收入,一个是医疗服务的收入,再一个就是国家财政的补贴,国家财政补贴比例很小,而医疗服务收入也很低,政府投入平均只占医院经常性开支的7%,一般医院药品加成占收入的70%,现在医院的收入更多的是依靠药品器械方面的价格加成或者是利润,导致药品和医疗方面形成了一个利益链条。

    第三,所指的医药分开,实质上是利益链条的分开,但从形式上和实际需要上医药分开是很困难的,医学是药品研发的基础,药品又是临床医疗的重要手段,自古以来医药是不分家的。第四,医护人员利益诉求。医生这个群体工资很低,低收益,高强度的工作,高危的工作环境很容易导致医生心理的不平衡,他们可能就会通过药品去获取自己的利益。

  对于如何真正实现“医药分开”,解决群众看病难题,单鹏安给出了以下建议:一是价格机制的改革,药品价格虽然下降,但是医疗服务费用上升,实际上并没有减少患者的总付费金额,看病贵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二是要承认医生的劳动价值,提高医生工资以及社会地位,提高从医人员的职业满足感与责任感。三是国家财政补贴要加大,不仅是医院,更重要的是医护人员的补贴,从根本上避免医生依靠药品逐利的想法和思想。

        同时政府应该通过调整医疗资源配置、强化区域卫生规划、明确政府责任、改革医疗机构补偿机制等措施加强有效干预。一定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提高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真正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完善医疗保障体制。四是政府部门要加大监督惩罚力度,加大违规成本。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