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听起来退热效果更佳。小编可记得发热指南提过:不推荐交替使用。
用药无小事,特意整理了一番Uptodate和相关指南、文献。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能交替使用?
不能啊,同行们。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联合或交替使用可能比单用任意一种对退热更有效,但尚不明确这种降温是否具有临床意义。
而且,关于联合/交替使用退热剂治疗的安全性以及其对缓解儿童不适的效果信息极少,这种治疗方法在理论上可能造成肝或肾损伤(尤其对于容量不足的儿童)。
美国儿科学会表明: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联合治疗可能会增加给药不准确的可能性,并且可能会促发「发热恐惧症」。
意大利儿科学会指出:
推荐不采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联合治疗。
NICE劝诫大家:
不要同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并且建议,只有当下一次给药前儿童持续存在或再次发生痛苦不适时,才考虑交替使用这些药物[4]。
总之:不建议联合或交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因为可能会导致给药混乱、毒性增加以及促成发热恐惧症。
可还有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发热都要退热?
患者发热,要不要退热?
当体温在37℃以上时,体温每升高1℃,氧消耗会增加13%。此外,体温升高可导致器质性脑部疾病患者的精神状态改变。
尽管必须快速降低由过热引起的核心温度升高,但针对发热的治疗常存在争议。
因此,2017年版《发热待查诊治专家共识》在「体温控制」方面给出了治疗原则[5]:
体温≤39℃:
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无需处理发热,退热治疗会干扰热型、掩盖体温与脉搏之间的关系等,不但影响诊断与预后的判断,更影响对治疗效果的评估。
体温>39℃:
过高温或高热持续时间过长,应积极使用物理降温及退热药物使核心体温降至39℃以下,同时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对症治疗予以镇静、抗癫痫。
不推荐在体温调控机制正常时单独使用物理降温,以免增加产热、代谢率和氧耗,仅推荐在退热药物下调体温调定点时联合使用。
体温>40℃或超高热患者(有脑组织损伤/感染性休克风险):
可在应用退热药物的基础上,用冷水或冰水擦拭皮肤或擦拭皮肤后使用风扇、冰毯和冰袋增加水份的蒸发,以达到快速控制核心体温、保护脏器的目的。
《共识》中还强调:
原则上不主张在病因未明的发热患者中使用糖皮质激素,尤其不应作为退热药物使用。
激素的滥用不但改变了原有的热型和临床表现,使诊断更加困难,长期应用还会使潜在的感染性疾病播散或二重感染,延误必要治疗。
药物退热,该如何选择?
1.退热药首选是啥?
小编参考Uptodate、WHO推荐用药及相关指南,小结如下:
对成人来说:
阿司匹林或NSAID退热也会减轻头痛、肌痛和关节痛等全身和局部症状,但有可能导致血小板和胃肠道副作用。因此,退热剂通常优选对乙酰氨基酚。
对儿童来说:
退热药仅推荐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且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联合或交替使用进行儿童退热。
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相比,有效性和作用持久时间均稍微增加。
然而,由于治疗剂量的对乙酰氨基酚有长期安全追踪记录,临床建议优选对乙酰氨基酚。
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
健客价: ¥8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轻中度疼痛如关节痛、偏头痛、头痛、肌肉痛、牙痛、痛经、神经痛。
健客价: ¥2.5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
健客价: ¥6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
健客价: ¥16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
健客价: ¥18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
健客价: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