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发布《2017年中药材流通市场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中药材国内市场价格整体保持平稳,品种价格波动幅度收窄;中药材种植受到政策鼓励,家种品种供应量持续增加;野生及动物类药材产能不足,需求稳步增长;药食同源品种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增长主力。中药材行业标准不断提升,出口药材质量持续好转,民营企业在出口份额为70.7%,处于领先地位。
6月26日,商务部发布《2017年中药材流通市场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分析了2017年中药材国内市场行情和进出口贸易行情,展望了中药材流通发展趋势。
《报告》显示,2017年中药材国内市场价格整体保持平稳,品种价格波动幅度收窄;中药材种植受到政策鼓励,家种品种供应量持续增加;野生及动物类药材产能不足,需求稳步增长;药食同源品种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增长主力。
《报告》指出,2017年随着国际市场回暖,中药材进出口量齐增,亚洲仍为进出口主要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助力下,对沿线国家中药材出口大幅增长;贵细中药材进口增速较快,人参产业亟待升级;随着行业标准不断提升,中药材出口品质持续好转;民营企业成为中药材进出口主力。
《报告》对2018年中药材流通发展趋势做出了初步预测。今年是商务部连续第5年发布中药材流通市场分析报告。
中药材市场价格整体保持平稳,品种价格波动幅度收窄
具体来看,我国中药材流通市场常见的741个品种中,220个品种价格上涨,334个品种价格持平,187个品种价格下跌。与2016年相比,2017年涨价品种数量减少7%,价格持平品种数量减少12%,涨价和持平品种数量合计下降10%,价格下跌品种数增加48%。
220个涨价品种价格平均涨幅为24%(2016年全年涨价品种平均涨幅为39%),价格涨幅较去年收窄,市场进一步稳定。其中,价格涨幅排名前20的品种,平均涨价幅度为101%,与2016年相比涨价幅度大幅降低,涨价品种多以小品种为主,市场、资本和气候对品种影响较大。
187个价格下跌品种价格平均跌幅为13%(2016年平均跌幅为18%),价格跌幅较去年收窄,整体跌幅不大。其中,跌幅排名前20的品种平均跌幅45%,与去年持平。但是,大宗品种川芎、板蓝根分别下跌42%、36%,药食同源品种柠檬、益智仁分别下跌50%、43%,再加上产新后新货将大量上市,后期下行压力较大。
10大中药材出口品种:人参居首,亚洲是主要出口区域
2017年,我国中药材十大出口品种为:人参、枸杞子、肉桂、红枣、茯苓、冬虫夏草、半夏、当归、党参、西洋参,以药食两用品种为主;出口额同比增加14.08%,占我国中药材出口总额的44%。
2017年,我国向亚洲地区出口中药材18.54万吨,出口2017年度中药材流通市场分析报告9额9.71亿美元,占我国中药材出口总额的80%。其中,日本、中国香港、韩国是亚洲地区的主要市场,主要出口品种有人参、枸杞子、茯苓、半夏、地黄等。2017年,日本超越中国香港成为我中药材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出口占比达21.67%。我国对欧洲、北美洲等地区的出口占比则相对较小。
10大中药材进口品种:龙眼、西洋参、鹿茸位列前三甲
我国中药材十大进口品种为:龙眼、西洋参、鹿茸、乳香、没药及血蝎、番红花、人参、甘草、加纳籽等、龟壳、石斛;进口额同比增长61.07%,占我国中药材进口总额的93.13%。其中,鹿茸、人参、西洋参、番红花4种贵细中药材进口额同比大幅增加,占2017年中药材进口额的39.04%,值得注意的是,传统进口大品种甘草的进口量和进口额同比大幅减少约40%。
行业标准提升,出口药材质量持续好转
2017年,我国出口药材整体质量继续提升。全年中药材因质量问题被日本、美国、欧盟和韩国扣留和退回44次,相比2016年的56次、2015年的103次大幅减少。
其中,人参因《中国药典》2015版中增加了农残限量规定,出口质量改善尤为明显。2015年人参出口退回或扣留次数为15次,2016年下降至9次,到2017年全年无扣留和退回情况(含人参粉和人参提取物)。
干枣因《中国药典》2015版中添加不安全添加物、色素和糖精等要求,被扣留和退回情况也大有好转,2016年14次,2017年下降到3次。
2017年,出口中药材因农药残留被退回次数有所下降,从2015年的31次下降到21次。需要注意的是枸杞子,2017年被退回10次之多,亟待建立无公害种植技术体系来保障。
民营企业在中药材出口份额为70.7%,处于领先地位
另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民营企业在中药材及饮片出口市场中所占份额为70.76%,占据出口份额之首;国有企业市场份额上升至16.34%;三资企业市场份额同比持平。民营企业在中药材及饮片进口市场中所占份额为59.46%,占据进口份额之首;国有企业市场份额为17.14%;三资企业市场为23.40%。
补肝肾、益气血。用于肝肾不足,气血亏损,体质虚弱、遗尿遗精,阳痿早泄。
健客价: ¥398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用于气血不足,心悸,失眠健忘,食少体倦,面色萎黄以及脾不统血所致的便血,崩漏,带下诸症。
健客价: ¥7健脾益气,和胃止泻。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
健客价: ¥11.5本品不能替代药物。
健客价: ¥998活血散结;通经下乳;消痈溃坚。主血瘀经闭;症瘕;风湿痹痛;乳汁不下;痈肿;瘰疬。
健客价: ¥1059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用于气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
健客价: ¥19.5益气养血,祛风化痰,活血通络。用于气虚血瘀、风痰阻络所致的中风,症见口舌歪斜、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疼痛、拘挛、言语不清。
健客价: ¥22.4扶正固本,补气升阳,强心固脱,补虚生津。用于体虚欲脱,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多梦健忘。
健客价: ¥17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用于湿热蕴毒、腑气不通所致的胁痛、胆胀,症见胁肋胀痛、发热、尿黄、大便不通;胆囊炎、胆石症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20益气,养阴生津。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自汗。
健客价: ¥20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健客价: ¥200清热化痰,散结解毒。治风热咳嗽,肺痈喉痹,瘰疬,疮疡肿毒。
健客价: ¥253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12益气养血,祛风化痰,活血通络。用于气虚血瘀、风痰阻络所致的中风,症见口舌歪斜、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疼痛、拘挛、言语不清。
健客价: ¥66健脾益气,和胃止泻。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
健客价: ¥8免疫调节、延缓衰老。
健客价: ¥19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13舒肝理气,散郁调经。用于肝气不舒的两胁疼痛,胸腹胀闷,月经不调,头痛目眩,心烦意乱,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气滞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黄褐斑)。
健客价: ¥45益气补肺,止嗽定喘。用于肺气虚弱,津液亏损引起的虚劳久嗽,气短喘促等症。
健客价: ¥27温补气血。用于心脾不足,气血两亏,形瘦神疲,食少便溏,病后虚弱。
健客价: ¥18益气解表,散寒祛湿。用于气虚外感风寒湿邪所致恶寒,发热,无汗,口不渴,头痛,肢体酸痛沉重,乏力,咳嗽,鼻塞流清涕。
健客价: ¥11.2补气养血,暖胃散寒。用于气血两亏,神疲乏力,胃寒作痛,食欲不振。
健客价: ¥198补脾健胃,利湿止泻。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或泻或吐,形瘦色萎,神疲乏力。
健客价: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