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是高血压患者出现最多的症状。可能的原因:
1.血压降得太低或长期高血压导致脑供血不足,产生头晕。血压波动会造成血管抑制性头晕。
2.高血压可以增强脑动脉的搏动感,进而对脑组织形成冲击和振荡,引起头晕。
3.持续升高的血压可导致大脑皮层和自主神经出现功能失调,从而间接引起入睡困难、易醒、睡眠不踏实、易做噩梦、易惊醒等失眠症状。
4.高血压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表现为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胀痛。血压过高时,内脏及四肢小动脉显著收缩,因脑部血管收缩力差,于是流入脑部的血液就相应增多,引起动脉充血、扩张,产生头疼,甚至有时引发恶心、呕吐,多因血压突然升高使头部血管反射性强烈收缩所致,可能是向恶性高血压转化的信号。
5.高血压可以导致内耳动脉硬化和痉挛,因供血不足使听觉神经功能发生退化。高血压引起的耳鸣主要表现为耳朵里会出现断断续续嗡嗡作响的声音。
血压计正确打开方法
测量血压前半小时不吸烟、饮酒或者喝咖啡,可以先去趟厕所,排空膀胱。
至少静坐休息5分钟,测量时保持安静。
最好坐着测,双脚平放,把要测量的那个手臂放到桌上。
在肘窝偏内侧一点可以感觉到一根跳动的血管,把袖带的中心位置对准这根血管。
手臂高度要与心脏在同一水平线。一般测量右臂。
最好裸臂测量,袖带松紧程度以袖带和胳膊之间可以插进一到两根手指头最合适。
血压一直降不下来?
这个关键点就是:吃药的时间。
降血压效果不理想,并不是个别情况,咱们身边的长辈可能就是这样。
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曾报道过:
中国35~75岁人群,高血压比例接近50%,但治疗率仅30%,控制率小于10%。
你看看,10个人里只有1个人控制好了血压。
合理用药是控制好血压的关键,而不少人没控制好血压不是因为没选对药,而是没选对吃药的时间。
这次的文章,咱们就好好聊聊吃药时间的问题。看完之后,相信大家的血压能更稳一些。
降压药到底怎么吃?
要想达到上述目的,除了充分考虑每个人的血压变化节律,还要考虑到药效强度、不同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以及药物吸收代谢的特点。
血压高峰出现的前2个小时,是比较妥当的服药时间点。所以,临床医生通常会给大多数人如下的服药建议。
1.中、短效制剂
短效药物的特点是起效快、作用消失也快。
常见的硝苯地平(心痛定)、维拉帕米(异搏定)、地尔硫卓(恬尔心)、美托洛尔(倍他乐克)、非洛地平(波依定)等,都属于短效或中效药物(注意:药盒上没有写「缓释片」几个字),一般需要每天吃两三次。
如果每天需要吃两次,建议在早上7:00和下午15:00吃。
如果每天需要吃三次,建议在6:00~7:00,13:00~14:00,17:00~18:00吃。
这样,能让药物在发挥作用时,与血压高值相遇,提高降压效果。
2.长效药、缓释剂
长效降压药的疗效能在24小时以上,这些药物起效慢一些,一般需要一周左右时间,才能显现稳定降压的效果,所以用了这些药以后,不要因为效果不显著而急着换药。
氨氯地平(络活喜)、氯沙坦(科素亚)、苯那普利(洛汀新)、培哚普利等,都属于长效药或缓释剂(注意:药盒上通常会写着「缓释片」或者有长效药物的字样)。
这些药物,每天吃一次就行。一般推荐早上起来,6:00~7:00的时候吃。如果监测发现晚上睡觉时,血压下降并不明显,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把用药时间调整为睡前,大概八九点的时候服用。
3.联合用药
为了更好地控制血压,有些朋友不得不吃两种甚至更多的药。
为了避免漏服,医生可能会建议几种药一起吃,不过也可以晨起服用一种,睡前或傍晚服用另一种。具体怎么用药,可以多问医生一句。
适用于成人心率、心电波形、收缩压及舒张压的检测,其数值供参考。
健客价: ¥189适用于测量成人舒张压、收缩压、脉率,其数值供诊断参考。
健客价: ¥89"分析临床五大一线降压药的功效情况,同时对高血压严重的合并症脑卒中风险进行评估,并提供预防和治疗的方案。 该检测项目对临床高血压用药利尿剂、β阻滞剂、钙拮抗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相关的7个基因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分型,相关基因的不同分型将决定个体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和毒副不良反应风险性,临床医生可以根据相关基因检测结果作为参考,在最短的时间内选择最适宜的药物,稳定控制血压,避免不必要
健客价: ¥1080用于测量成人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率,其数值供诊断参考。
健客价: ¥198测量血压。
健客价: ¥195测血压。
健客价: ¥259用于测量成人血压及脉搏数。
健客价: ¥279用于测量人体血压及脉搏。(不适用于新生儿及婴幼儿)
健客价: ¥299测量血压和脉搏。
健客价: ¥155该产品适用于测量成人血压及脉搏数。
健客价: ¥589供测量人体血压和脉搏用。
健客价: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