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医疗服务 > 健康讲座 > 用药┃退热药物:“善恶难分”的对乙酰氨基酚

用药┃退热药物:“善恶难分”的对乙酰氨基酚

2017-07-31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在我国,多种西药及中成药物中均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如临床上常用的散利痛、日夜百服宁、白加黑、泰诺林、感冒灵颗粒等,大约有100多个品种,可谓“良药”。然而有时良药也会暗藏“杀机”,如果使用不当,对乙酰氨基酚也可能成为危害生命健康的“毒药”。

  乙酰氨基酚又称为扑热息痛,属于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是目前解热、镇痛常用药物之一,其疗效确切,口服吸收快,为世界卫生组织(WHO)所推荐的儿童使用较为安全的解热镇痛药物之一。在我国,多种西药及中成药物中均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如临床上常用的散利痛、日夜百服宁、白加黑、泰诺林、感冒灵颗粒等,大约有100多个品种,可谓“良药”。然而有时良药也会暗藏“杀机”,如果使用不当,对乙酰氨基酚也可能成为危害生命健康的“毒药”。

  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高危人群

  近年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多次警告,过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会导致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高危人群包括:①在24h内服用超过处方规定剂量的患者;②同时服用>1种含对乙酰氨基酚成分药物的患者;③在服用含对乙酰氨基酚成分药物时,饮用含酒精饮料的患者。

  对乙酰氨基酚为何会“伤肝”?

  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就已揭示了对乙酰氨基酚的代谢过程:正常情况下80%~95%的药物在肝脏直接代谢、失活,并随尿液排出体外;少量药物则易被肝脏代谢,活化为具有毒性的N-乙酰苯醌亚胺(NAQPI)。

  事实上,当对乙酰氨基酚的剂量正常时,NAQPI完全可以被肝脏的解毒物质——还原性谷胱甘肽分解,而不易发生肝损伤。

  但是,肝脏作为处理大多数外来药物的重要“加工厂”,能力是有限的,当对乙酰氨基酚摄入过量,NAQPI大量生成,还原性谷胱甘肽耗竭,肝脏就会受损。当肝脏受损且超过了自我修复能力时,肝损伤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所以,正常的用法、用量下的对乙酰氨基酚是“良药”,而大剂量、长时间、不合理地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就会使其成为“毒药”。因而,对乙酰氨基酚“量”的概念至关重要。

  对乙酰氨基酚使用误区

  误区1患者因上呼吸道感染严重、发热,1d内自行多次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希望借此快速痊愈。

  解析最终此患者发生肝衰竭。对乙酰氨基酚一般推荐用量不宜>2g/d,而FDA明确指出,日极限剂量为4g。

  误区2有患者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后,同时使用≥2种的“感冒药”。

  解析使用多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并不科学,这些药物可能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患者可能在不知不觉中重复用药,导致摄入过量,引起肝损伤。

  误区3有患者大量饮酒后服用对乙酰氨基酚。

  解析此时,患者即使服用药物剂量不大,也可能会导致肝损伤。因为,乙醇会诱导肝细胞药物代谢酶,加快NAQPI的生成,饮酒服药时,即使药物剂量不大,但短时间内NAQPI即可达到中毒剂量,导致肝损伤。

  误区4给儿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

  解析对乙酰氨基酚给儿童服用,易导致肝损伤。因为儿童的肝脏发育不完全,故用药时要慎之又慎,另外即使要使用该药物,儿童也多采用对乙酰氨基酚混悬剂。

  规范用药要点

  患者因对乙酰氨基酚而造成的大多数肝损伤,是由于过量使用而引发的,这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医务人员在该药的合理用药、安全用药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用药前须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看清成分,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多种含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特别是要留意中成药,事实上多种中成药也含有对乙酰氨基酚,不可忽视。

  ●用药期间需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嘱使用。服药不得>4次/d,2次用药间隔需6~8h,同时患者可适当多饮水,以加快药物代谢。

  ●用药期间不得饮酒或喝含酒精的饮料,以免增加肝损伤的风险,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

  ●退热时严格遵守“38.5℃”的界限,体温<38.5℃时,以物理方法退热,如暴露肢体、枕冷水袋、湿毛巾擦拭或外敷降温等;当体温>38.5℃时,才考虑用药,但连续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不应>3d。

  ●儿童患者应格外注意剂型和剂量,严格根据年龄和体重,按说明书用药。

  ●未开封的对乙酰氨基酚混悬剂应室温保存(10~30℃),患儿家属应将药物放置在儿童不易接触的地方,使用后则应拧紧盖子,放在冰箱中冷藏保存(2~8℃),以保证药效。

  ●一旦服药过量,出现异常情况,医务人员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催吐、洗胃,并用乙酰半胱氨酸解毒。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