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医疗服务 > 医患同行 > 哪有那么多套路,和媒体百年好合只需3步!

哪有那么多套路,和媒体百年好合只需3步!

2017-06-16 来源:医学界智库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经纪人和媒体记者建立的是生态关系,无论是关系走的远近,私交处的疏亲,在利益和感情交织的时候,世事如棋局局新,媒体有媒体的规则。

  有时候,天上不只会掉馅饼,还会掉鸟屎。

  早上五点,医院宣传部门的冯哥就被手机吵醒:医院保安把某知名演员的经纪人给揍了!

  原来,正在本地参加某户外节目录制的知名演员突发急症深夜来院就诊,急诊科的接诊医生因普通话不标准与之沟通不快,其经纪人心情不爽,激动之下把医生的血压计摔了。

  医院保安闻音赶来,与这名经纪人交涉中发生了推搡。虽然双方很快冷静下来处理好了此事,可周围的吃瓜群众却已用手机将这一幕拍下来,发到了微博和微信朋友圈。

  媒体记者闻讯而动,把医院的旮旮旯旯儿的翻了个底朝天。冯哥八面周旋、四处赔笑,两边委屈,烟消云散后郁闷的打电话打给医冠清瘦(ygqs120)感叹:真是众口铄金,百口难辩!怎么平时那些突发舆情应对的招儿都不灵呢?怎么平时那一帮称兄道弟的媒体记者都使不上力呢?怎么和媒体沟通那么难呢?

  原因很简单:再牛哄哄的医院,您的媒体朋友圈也比不过一个街边戴着大金链子撸着串的经纪人。

  因为,您的医院和媒体记者之间建立的只是业务关系,无论关系走的远近,私交处的疏亲,在面对新闻事件的时候,人情如纸张张薄,媒体有媒体的原则。

  而经纪人和媒体记者建立的是生态关系,无论是关系走的远近,私交处的疏亲,在利益和感情交织的时候,世事如棋局局新,媒体有媒体的规则。

  只有从理念上、从感情上、从利益上和媒体成为如胶似漆的好基友好丽友,才能百年好合。

  第一步:从理念上真靠近。

  在人人自带媒体光环的今天,法相庄严的端着架子,只会让人认为是装13和心虚。想要和媒体亲近,就得从理念上开放,摆开八仙桌,笑迎八方客。不论来者何人,名头大小,一律给予友好的尊重,不卑不亢,不遮不掩、不慌不忙。在相处中,多多换位思考,多多体谅媒体的不易,多多担当和包容,媒体才会从理念上认可您,把您视为自己人,活着可以调戏,死了可以吃肉。

  第二步:从感情上真交往。

 

  人在江湖到处飘,真朋友的确难交,但可以真交朋友啊。和媒体建立感情的确需要有饕餮的酣畅和闲暇的欢愉,但真正长久的感情并不靠吃喝迎送,更有赖于气质上的“相投”。那些在工作中的将心比心,在工作之余的坦诚无忌,往往比吃吃喝喝、比KTV、比红包更让媒体觉得实诚。您为人处世的态度及方式,会让媒体在观察和体会中建立对您和您医院的品牌印象,当好感渐渐累计成为感情后,媒体会主动来帮你挖掘新闻亮点,为您效劳。

  第三步:从利益上真相融。

  天下熙熙皆为利,医院需要品牌传播,媒体需要新闻线索,这是双方最大的利益契合点。对突发或重大新闻线索在第一时间的主动爆料、对可能引发社会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或现象的专业解读,会换来媒体的投李报桃。对媒体人日常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帮助,对媒体人朋友圈、亲情圈、事业圈健康的关心,对可以行方便的给个方便,会让媒体人更乐意与您为友,与您风雨共舟。

  我们举个荔枝吧:

  贵州的“老干妈”是一家以实力震撼全球食尚界的大V级企业。企业效益好,品牌强,资金充足,被业内视为难以接触的“高傲的女王”。但有这么一天,“老干妈”放下身段主动为贵阳一家医院做了一回“绿叶”。

  这一天,贵州华夏骨科医院的盛贵兄接到医院疼痛科护士长的短信,科室里住着一位患有膝关节炎的凡婆婆,76岁高龄了。最近几日,她的老伴陈大爷一大早就赶回自家菜地里摘菜,趁着天亮拖到附近的菜市场卖,希望能尽快凑齐手术费用。

  这种每天都在各地医院里上演的寻常小事,在我们看来很难挖掘出新闻价值。但以媒体为师为友的盛兄却记得前几天一位媒体朋友给他透露的新闻选题秘密:同样的新闻当事人,老人和小孩更具新闻价值。

  话说盛兄此人,医冠清瘦(ygqs120)曾专程绕道飞赴贵阳和他喝过咖啡,仙风道骨,有双闪闪发光的大眼睛。一个到贵阳不到两年的外地人,和贵州上上下下的媒体打的火热,如胶似漆,靠的正是“摆正位置、充分沟通、主动帮忙、互相尊重、相互利用”的独门心经,媒体对他敬而亲,乐于和他相处。

  盛兄盯着护士长发来的短信,思索了一下,认为“76岁、卖菜、给老伴治病”这三个关键词已经具有非常好的新闻价值,于是他给几个平日要好的媒体朋友打去电话,媒体一听,这个事不错,好,我们马上来采访。

  采访很顺利,很多细节渐渐浮出水面。陈大爷对媒体说起凡婆婆“平时解闷,就是带她去赶场,但是她脚痛又走不到几步路,我想赶紧把菜卖了,把她病治好,这样我可以带她好好去赶一次场了。”这质朴的话语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媒体记者,第二天一篇《万斤青菜,他想换点治病钱》登上了贵阳市各大媒体的版面,盛兄所在的医院巧妙的搭配在这篇社会新闻中,引发了全城关注。

  引发社会关注后,盛兄持续进行品牌发力和事件营销,不仅在医院组织了爱心帮扶,还带着媒体记者去了陈大爷家的菜地进行深度采访。那一万多斤青菜齐刷刷的躺在菜地里,老人家眉头愁的拧成一团。

  此情此景,让盛兄既为这老两口的遭遇同情和着急,又觉得这则新闻价值更丰富了,更具有延伸性了。他和媒体的朋友商量了一下,由媒体朋友牵线搭桥,和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取得了联系,企业得知老人家的境况后,非常爽快的收购了陈大爷地里的蔬菜。这下既解了老人家的心头大患,也顺理成章的传播了“老干妈”和医院的爱心美名。

  行文至此,医冠清瘦(ygqs120)想起一个和媒体为友的典故:1952年冬,《中国青年报》的一位记者兼作家慕名赶到陕西省长安县的一户农家,想采访一位叫王家斌的农民,他看到在北风呼啸的隆冬,王家斌为了照顾小组的牲口过冬,就住在村里一个四处漏风的牲口圈里,他找到裹着个烂被子睡在稻草铺上的王家斌,吃惊地问他:“这地方你能住吗?”王家斌真诚的答道:“我是受过苦的人啊,旧社会,我和母亲讨饭的时候,在一家门道里被人家赶出来,站在雪地里哭,这倒算什么苦啊!”这真诚的话语,瞬间把这位记者兼作家佩服和打动的泪流。

  那天晚上,这位记者兼作家回到了住处,立志以王家斌为原型,写一部全新的长篇小说。这位记者兼作家就是当年文学巨匠--柳青。这部小说就是后来震惊当代文学界的《创业史》。这次采访就此结下了王家斌和柳青终生牢固的友谊。

  从理念上真靠近、从感情上真交往、从利益上真相融,这就是和媒体的百年好合的秘诀。而实质上就这么简单:

  做最好的自己,

  在最好的时候,

  遇到最好的你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